每日有料西医常见病与多发病病毒性肝炎
2021-12-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去哪里治疗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一、概述(常见病因)
●临床上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类型是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
●根据有无黄疸、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临床上分为:
①急性肝炎(黄疸型和无黄疸型)
②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
③重型肝炎(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④淤胆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等
二、甲型肝炎HAV引起,自限性疾病,无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状态。
1.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发病初期症状为乏力、庆食、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
黄疸型肝炎:除上述表现外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黄。可有肝大、触痛和肝区叩击痛。
重型肝炎:①严重乏力;②黄疸迅速加深:③明显出血倾向;④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语妄、嗜睡以至昏迷;⑤尿少或无尿。
.诊断
(1)主要临床表现:消化系统症状、全身表现及黄疸。
()体征:肝大,可有触痛、叩痛。重症患者脏萎缩。
(3)实验室检查:
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L),血清酶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及隐性感染期均可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
②胆红素测定: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尿胆红素↑、尿胆原↑。
③血清免疫学检查:抗HAVlgM有早期诊断价值,抗HAVIgG4倍以上升高有确诊价值。
④重症病人: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数日内血清胆红素大于μmol/L,或每日升高值大于17.lμmol,并常表现为血清酶的升高与胆红素增高不平行,即胆、酶分离。
(4)鉴别诊断:
◆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常类似,血清免疫学即肝炎病毒相关检查有助于鉴别。
◆中毒性肝炎:发病前有服药或接触毒物史,常有乏力、食欲不振及黄疸等表现,但一般症状较轻,肝炎病毒检测阴性。
◆胆囊炎:腹痛多放射至右肩背部,Murphy征阳性,腹部B超检查可协助明确诊断
◆脂肪肝:有易患因素,如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饮酒等。临床常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或隐痛,血清ALT和/或AST高于正常值的上限达1.5倍以上,AST/ALT常大于l,血脂异常,腹部B超表现为肝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增强高于脾脏和肾脏,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程常具自限性,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病毒的抗体等。
3.治疗原则
(1)休息和饮食
()药物治疗:保肝药物(包括西药和中药),种类不宜多,时间不宜太长。不主张常规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重型肝炎的治疗
三、乙型肝炎1.临床表现
(1)多数病人感染后症状不明显,以隐性感染为主,容易形成慢性感染状态,对肝脏造成持续性损伤,部分病人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可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
(3)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类似。在重型肝炎病人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最为多见。
.诊断:需综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确诊有赖于免疫学检查
(1)乙型肝炎五项:①HBsAg;②抗HBs;③HBeAg;④抗HBe;⑤抗HBc。其临床意义:
阳性
临床意义
①
反映现症HBV感染
①③⑤
大三阳,如肝酶正常,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传染性相对较强。
①④⑤
小三阳,如肝酶正常,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部分病人有传染性。
①⑤
急性HBV感染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传染性较弱
⑤
可能性:①既往感染;②恢复期抗HBs尚未出现;③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②④⑤
感染的恢复期,已有一定的免疫力。
②
曾经注射过乙型肝炎疫苗并产生了抗体,有免疫力;曾经有过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现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HBVDNA:是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的直接标志。
(3)血清酶:主要有ALT和AST,是反映肝脏损伤和肝炎活动的指标。
(4)血胆红素:乙型病毒肝炎活动期血清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常有不同程度↑
3.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和饮食、保肝药物
()抗病毒治疗:
适应证:
●HBVDNA≥拷贝/ml●ALT≥倍正常值上限,如用干扰素治疗,ALT应≤10倍正常值上限等。●目前国内常用的药物主要是α干扰素、核苷类似物。
●抗病毒治疗常需要年以上。
四、丙型肝炎1.临床表现
(1)感染HCV后部分表现为急性肝炎的表现,如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肝大及叩击痛。
()一些没有任何症状,血液中检测到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3)一部分转成慢性肝炎,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诊断(鉴别诊断)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害,血清抗HCVlgM或/和lgG、HCVRNA阳性可确诊。
3.治疗原则
▼目标: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
▼治疗终点:是在血液中查不到丙型肝炎病毒。
▼一般治疗
▼抗病毒治疗:α干扰素和/或联合利巴韦林
▼监测指标:定期检测肝功能、血常规、丙型肝炎病毒指标。
五、戊型肝炎戊型肝炎可散发或暴发,其中15-40岁的人群最为常见。
1.临床表现
(1)典型临床表现: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及肝大和叩击痛。
()大多数患儿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一般不出现黄疸,易被漏诊。
(3)罕见情况下,迅速恶化为重型肝炎(暴发性肝炎),甚至导致死亡。重型戊型肝炎在孕妇的发病率较高。
.诊断
(1)临床表现
()确诊:血液中检测到戊型肝炎病毒特有的HEVlgM和HEVlgG抗体。
3.治疗原则
多有自限性,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对于重型肝炎需监护和治疗,孕妇多需住院治疗。
六、预防1.管理传染源
(1)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应进行隔离至传染性消失。
()应限制慢性肝炎和无症状HBV或HCV携带者献血及从事餐饮、托幼等工作。
.切断传播途径
(1)预防甲、戊型肝炎的重点:防止粪·口传播,加强水源保护、粪便管理、食品卫生管理,消灭苍蝇及注意个人卫生。
()预防乙、丙、丁型肝炎的重点:防止病毒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加强献血员的筛选,严格掌握输血及血制品的适应证。
具体措施包括:
①如发现或怀疑有伤口或针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可注射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②器械使用应分类并严格消毒。
③控制母婴传播:HBVDNA水平是影响母婴传播的最关键因素。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和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可对HBVDNA高水平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提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率。推荐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实施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以抑制母婴传播。
④若有接触病人血液及体液的风险,应戴手套或其他保护用品。
⑤不共用刺须刀、牙具等。
3.保护易感人群:人工免疫特别是主动免疫为预防肝炎的根本措施。
(1)主动免疫:
★甲型肝炎: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婴幼儿、儿童为主要接种对象。★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为基因工程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人员、托幼机构人员、器官移植病人、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HBsAg阳性者的家族成员、男男同性恋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新生儿首次接种在出生后4小时内完成,以后1个月和6个月再分别接种1次疫苗。
()被动免疫:
对近期与甲型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易感儿童可用免疫球蛋白肌内注射。对病毒性肝炎病人要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处理,以防止流行。
七、转诊转诊指征如下:
1.甲型和戊型肝炎、妊娠期感染者。
.乙型、丙型肝炎在没有抗病毒治疗经验或药物的情况下。
3.诊断困难时。
4.所有重型或有重型倾向的病毒性肝炎病人。
01医师高效必过班
笔试紧扣新大纲
技能网课+手把手实战教学
↓↓↓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