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小三阳 > 饮食健康 > > 茶与佛教的关系

茶与佛教的关系

2016-4-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茶与佛教的关系

中国人初期喝茶只有道家的自然、北京治疗白癜风现世的想法;到了汉朝,儒家的观念逐步成为重心,规范、束缚遭到重视;而到了中世纪的唐朝(618~907年),佛教思想已深入人民的生活,茶文化也结合了佛家思想,进入常人的生活中。

不论是道家、儒家或是佛家都有主张清静的理论。因此,茶文化融会了这三家思想,很快的就以「清静」作为饮茶的主体思想。因而,佛家中以打坐静修、禅定悟道的禅宗便与茶结合成为「体用」的密切关系。

1、佛教的历史沿革

茶与禅的结合,可以从达摩祖师来中国起。相传达摩祖师面壁打坐九年期

间,经常因打瞌睡而苦恼,因而将自已的眼皮撕下,丢在地上,对久以后,地上就长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出1株绿叶植物。有一天,达摩祖师的弟子在旁煮水以备饮用,正好一阵风吹来,绿叶子掉落在锅里,达摩祖师喝了这过掉落绿叶子所煮的水以后,精神非常的好,打坐时也不再打瞌睡,从此以后,达摩坐禅时都喝以这类叶子煮的开水。

上面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茶与禅结合的故事。达摩祖师是于南北朝时来到中

国,而佛教则早在东汉初年传入中国,根据>的记载,汉明帝异母弟楚王英于明帝永平8年(65年)信奉佛教,这一年有派遣蔡惜等出使西域求佛法的历史记载。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范围逐步扩大,信仰的人增多,各地寺院纷纭建立起来。

唐代茶业的昌盛与佛教昌盛是不可分开的,特别是佛教的禅宗影响茶业的发

展特别大。根据封演所着>所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唯许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又根据陆羽>引释道悦>:「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永嘉中过江,遇沉台真,请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永明中,敕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又摘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县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从此可看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僧道在江淮以南的寺庙中,已有尚茶的风气了。

2、茶与佛教的关系

茶和佛教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现实的生活上,佛教特别是禅

宗需要茶叶来协助修行的功能,而这类嗜茶叶的风尚,又增进了茶业的发展。而精神境地上,禅是讲求清净、修心、静虑,以求得智能,开悟生命的道理:茶是被药用特用作物,有别于一般的农作物,它的性状与禅的寻求境地很是类似。因而「禅茶一味」、「茶意禅味」,茶与禅构成一体,饮茶成为平静、和谐、专心、敬意、清明、整洁,至高宁静的心灵境地。饮茶即是禅的1部分,或可以说:「茶是简单的禅」「生活的禅」。

佛教禅宗的主要修为方法是坐禅,而坐禅除选择寂静的地方外,还要求注

意「5调」:(1)调食(2)调睡眠(3)调身(4)调息(5)调心。这五调,特别是调睡眠,都与饮茶有一定的关系。就是佛教其它的各宗各派的修行,对5调或多或少都要注意到,茶叶不但遭到佛教禅宗的重视,一样的也遭到其它各宗各派的重视,以致于名寺大庙里,不但设有专门接待上客的茶寮或茶室,就是法器,或是一些法会活动也都与茶有关,例如:普茶、施茶等等。而在佛殿、法堂的钟、鼓,一般都设在南面,左钟右鼓,若是设有两鼓,就将两鼓分设在北面的墙角:设在东北角的,叫「法鼓」,设在西北角的,就称「茶鼓」。这些与茶有关的作为和称呼,无疑的也是佛教重视茶的一种表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lhsjx.com/ysjk/7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