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ldquo歧视rdquo的概

2021-3-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61.html
按:本文写于至少两、三个月之前,当时正是各国见到华人戴口罩就骂的时候,一直没发,想不到这么快就又轮到歧视问题了。为什么一直没发呢,因为一旦发出来,就可能与两个阵营割裂开来,舍不得一些好朋友。但是,我首先要声明,明州所发生的问题要复杂的多。那与本文所写的情况并不能重合,警察的行为确实有恶意的“歧视”在内,但更为重要的是滥用警权,在对方被手铐铐住毫无反抗能力的情况下,却还要一直使用暴力手段;而示威人群也很复杂,其中所发生的的暴力抢劫与合理的抗议已完全脱节。思虑不周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侮辱性”歧视你与一位陌生人聊天,相谈甚欢,对方衣冠楚楚,彬彬有礼。然而,当你发现他原来是个农村人、或是个初中生、或是同性恋、或是个河南人、或是个东北人...于是你看对方的眼神变了,你的目光中出现了轻慢之意...这还是轻的。更严重的,像年前人们对黑人、欧洲各国对犹太人,那就不仅仅是“侮辱”的情绪了,而是实打实的伤害,伴随着唾骂、殴打、监禁与屠杀。这种“歧视”,本质上实为“侮辱”与“侵权”。这是货真价实的歧视。“自保性”歧视生物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人若不懂得躲避危险,也很难活下去。如我遭遇了老虎,并不需要证明这只老虎会伤人。人天生会对事物作分类,“老虎”作为一个种类普遍进攻性极强,所以,这只老虎会伤人将是大概率事件,你要做的就是远离可能的危险。同样的道理,我若遇到蛇,一定也是远远躲开(除非你是捕蛇高手);当我遇到一个痞气十足的人,无论这人是黑、白、还是华人,我都会下意识地远远躲开——这不是侮辱,而只是“自我保护”。人对另一个人的危险性评价有许多因素,举手投足、穿着打扮、甚至面相都包括其中。“气质”是综合所有这些因素之后予人的感性结论,这个结论不可能完全准确,却可以帮助人们规避可能的危险。去年,我女儿上一个英语班,老师是一位来自美国的黑人留学生,干净而斯文,与白人精英没什么区别,在他身上你嗅不到洛杉矶街头那种肮脏、危险的气息。人会出于经验来判断面前的情况,是安全还是危险,概率有多大。同样的,一群新同事同桌共餐,当你知道某个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哪怕是小三阳,若是我,一定会加倍小心。不是要羞辱他,你只是“保护”自己——因为是存在感染可能的。是的,那位新同事或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歧视,没办法,因为你的动机只是出于自保而无“侮辱”之意。这种情况,与其说是“自保式的歧视”,还不如说是“看似歧视”的自保。当然,在确保自己不会被感染前提下,可以予以同情、予以实际的帮助;但不能将“同情”凌驾于你的自保之权上,你自己的权利至高无上。有人会说小三阳不传染,但我要说小三阳是可能转为大三阳的;这种概率确实不大,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概率不大就无所谓。可是对于被感染者来说,感染一旦发生就成了%——概率论只是对大数样本才有意义。所有上述的情况,都只是人的“自我保护”,是“消极”的,其特征是——只消极防范,以求自守,只维护自身权利而不主动出击。“侮辱性”歧视则不是出于“自保”或“防范”了,而在于主动行为,伤害对方——无论是侮辱还是殴打、杀害,都是侵权。左右两端文明的世界,一定痛恨“侮辱性”歧视,痛恨那些无端的侮辱与侵权。但同时,真正文明的世界也一定正视“自保性”歧视,承认人对自己权利的维护,免受可能的伤害。这两种“歧视”,看似相近,其实迥异。但可悲的是,人们把这两种“歧视”混淆为一——总有人将“自保”冠之以“歧视”之名,然后当成“侮辱”来大肆抨击,殊不知这是在作恶,是在伤害人自保之“权利”——不许歧视老虎,你必须跟老虎一同进餐、一同睡觉;你也不许歧视强奸犯,他也有他的难处,你得同情他,让他住你家里去...如果你不能容忍对自己伤害的可能,你就是在“歧视”。这是什么?这是野蛮,而非文明。从语义学来说,“消极”歧视甚至并不能算作“歧视”,因为它没有“侮辱”之意,而真正的“歧视”是必定含有“侮辱”的。可惜,现在的一些人偏偏要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捆绑在一起,侮辱性的歧视固然应被禁止,然而“自保”却也不被允许。这是左翼的问题。但情况还不仅如此,右翼也可能走过头。人群会强化自身的观念,如果右翼走过了头,则会从“自保性”的歧视,走向“侮辱性”歧视——这就走向了极右。这些都是野蛮,而非文明。所以,左翼应警惕自己,不要把两种歧视捆绑在一起;右翼也应警惕自己,不要以“自保”为名,行“侮辱”之实。或许,这也是梅果左右两端并存的意义之所在吧,因为毕竟,一个人很难警惕自己的倾向性,一个人群就更加难了。牧猪人

感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lhsjx.com/xsyzz/10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