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两对半诊断结果临床意义

2016-12-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您在体检的时候验过乙肝“两对半”吗?你晓得他们都是谁吗?他们特别的淘气,总是喜欢和我们捉迷藏,时隐时现,他们出现或是不出现都向我们表达着什么,您都晓得吗?如果不晓得就请跟着studying吧!!!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淘气的他们吧!他们分别是:

  老大HBsAg:表面抗原;

  老二抗-HBs:表面抗体;

  老三HBeAg:E抗原;

  老四抗-HBe:E抗体;

  老五抗-HBc:核心抗体。

  诊断结果临床意义

  1.第一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

  2.第一、三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传染性很强。

  3.第一、三、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大三阳”,这种情况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此时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很强。

  4.第一、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5.第一、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但传染性较弱。

  6.第五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隐性携带者或处于感染的窗口期,也说明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7.第四、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恢复期,或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8.第二、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说明是乙型肝炎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9.第二、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接种了乙肝疫苗后,或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已康复了,已有免疫力

  说明:“乙肝两对半”仅反映HBV感染及复制情况并不能完全反映病情轻重,如“大三阳”病情不一定重,而“小三阳”病情不一定轻。若要判断乙肝病情的轻重,除要检查“乙肝两对半”外,还应结合肝功能试验、肝纤维化指标及B超、CT表现才能准确判断当前病情。另外,若要更准确地判断HBV的复制状态及病人的传染性,还应做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定量检查。

(来源:沈阳二〇二医院-07-29)

检验医学马老师

乙肝病毒有无复制的“金指标”—HBVDNA

HBVDNA全称为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核酸是病毒的核心部分、病毒的基因都在这里,没有核酸,病毒就不能复制。因此,检测HBVDNA是判断乙肝病毒有无复制的“金指标”。

有人会问,检测乙肝“二对半”已能反映乙肝病毒有无复制、有无传染性,为何还要检测HBVDNA呢?这是不是重复检查,增加了病人的负担?可以肯定,检测HBVDNA是必需的,不是重复检查,原因如下:

HBeAg阴性肝炎

如果乙肝病人是“小三阳”,一般说这是乙肝病毒进入非复制状态,传染性消失或很低,病情也应当趋于稳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时病人的转氨酶仍然反复波动,甚至出现黄疸,这是怎么回事?经检测HBVDNA发现其为阳性,可以肯定,病毒仍复制活跃、病情不稳定与乙肝病毒活跃有关。“小三阳”乙肝因其HBeAg阴性,被医生称为“HBeAg阴性肝炎”,这是由于病毒“变异”造成的,故也称“异型乙肝炎”。对此型乙肝不能掉以轻心,有的病情可能更重。

“二对半”单项阳性

在检测病人“二对半”时,仅发现其中1项阳性,如HBsAg阳性或单一的抗—HBc阳性,不能说明病人体内的病毒有无复制,必需检测HBVDNA,一旦阳性,即可肯定仍有病毒复制,也有传染性。

慢性隐匿性乙肝

有一些肝炎病人的“二对半”5项全部阴性,甚至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也是阴性,但病人的转氨酶却很高,有黄疸,肝功能损伤明显,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测HBVDNA后,可能发现为阳性,就此可断定这种肝炎叫“慢性隐匿性乙肝”,在不明原因的肝炎中,此类型肝炎约占30一60%。

抗—HBs阳性乙肝

有的乙肝病人竟被检测到抗一HBs,这是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说明感染结束,但为什么病人的病情依旧,并无好转迹象?如HBVDNA阳性,问题又解决了,这叫“抗—HBs阳性乙肝”,是病毒变异惹的祸。

HBVDNA临界值

HBVDNA正常范围:copies/ml。数值大于为阳性,-5认为是低量复制,-7为中等量复制,大于为大量复制。处于临界值时,可3-6个月后复查;如用药治疗,可1个月后复查,3-6个月随访观察;不明原因的复制增高,建议做乙肝病毒变异株蛋白(YMDD)检测。

(来源:检验医学马老师-04-17)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中科医院专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lhsjx.com/xsyyf/45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