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远观澜战略新兴板意外取消,意义何在
2016-12-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昨日放量反弹后,今日市场全天再度陷入沉寂,依靠大金融尾盘发力,沪指收盘翻红,报.37点,微涨0.17%,日线收出小三阳,没有补全昨日的跳空缺口;深综指与中小创皆小幅下跌,但离昨日跳空缺口仍有一段距离。
板块方面,今日市场热点稀少、人气低迷,成交量再度萎缩,两市合计成交仅亿元,行业板块多数收跌,概念板块中分散染料、超级电容、燃料电池、特斯拉、海工装备、海绵城市等走势较强。前期热点黄金板块领跌两市,供应链金融、在线旅游等概念同样跌幅居前,均下跌2%以上。
消息面上,今日据香港电台报道,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深港通在下半年推出是可行的,这是证监会在一周内第二次表态深港通。下午还传来战略新兴板从十三五规划中删除的消息。海外市场方面,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日前表示,将尽早进行核弹头爆炸试验以及能够装载核弹头的各类弹道火箭发射试验。
今日下午,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传出消息,根据证监会意见,十三五《纲要草案》将删除“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的内容。
其实我们如果观察仔细的话,不难发现下午部分壳概念股已经蠢蠢欲动,提前收到消息的机构和投行纷纷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这一决定确实令市场感到十分意外,争议也很激烈:
一方观点认为,战略新兴产业板在十二五期间准备已经基本完成,不必写入十三五纲要,换言之,认为战略新兴板不但会推出,而且会很快推出。但是,另一方面观点则认为,在纲要草案的语境中,删除这样的提法,就表示暂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
但是在博远看来,由于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未提及“战略新兴产业板”,所以第一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结合新一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上任后的一系列言论和动作分析,很可能是管理层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顶层设计”思路出现了重大转向。个人归纳有以下几点:
首先,战略新兴产业板在功能定位上与创业板有诸多重叠,会造成两个市场相互争抢上市公司资源,甚至恶意炒作的情况;
其次,刘士余已经强调“注册制不能单兵突进”,那么战略新兴产业板如果推出,IPO企业的资质要求应不会大幅低于创业板,事实上并没有为不符合目前上市门槛(如盈利要求等)创造直接登录A股的条件;
再次,筹划回归的中概股质地也参差不齐,管理层似乎有意将之按中国资本市场现有的层次标准来划分和归位,即符合条件的登陆主板或创业板,不符条件的从三板“重新练级”;
最后,预计管理层对主板的定位将着重于传统企业的融资与国企改革重组,不排除以后继续推进“国际板”的制度建设;同时打通三板市场与中小创的转板渠道,为创新型企业创造一整套“升级通道”,并有意做大这两块市场的容量,最终向纳斯达克市场看齐。
《证券日报》社常务副总编辑董少鹏今日在 之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强调,“资本市场的发展要坚持法治化和市场化。”一位投行人士表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层次已经比较完整,包括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市场,不同资质的企业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挂牌场所,单独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并不符合逻辑,更不应该因为某些中概股的回归而挑战现有法律基础。
从新一届管理层的这种思维转变我们能够发现,“平稳过渡”与“严格监管”的理念已成共识,对没有做过充分论证的改革措施将“回炉重塑”,对某些冒进或者无用的制度安排可无限期延甚至废止……整个决策方式更趋人性化、合理化、也更注重全局的协调与统一,值得大家点赞!
那么这一消息会对接下来的市场行情产生何种影响呢?博远预计:
由于此决定在最大程度上保全了现有的市场格局,尤其肯定了创业板的价值与定位,将有效提升投资者的持股信心,刺激创业板继续带领市场展开反弹;个股方面,对壳资源股将是极大利好,对创投概念股依然是中性偏多(毕竟优质企业还是有上市渠道的,在创业板上市的定价可能还更高些)
博远在昨天的日评中,重点提醒大家 昨天的日评里,博远提到再给大家一次牛市前的抄底买入机会,80%的朋友还是不敢出手,比如今天就是这样的机会。不少朋友仍以熊市思维观察市场,却不知决定牛熊的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等要素都已发生质的变化,以产业资本为代表的长线资金更是早已暗流涌动。
那么,A股市场究竟到底了吗?博远上文从政策解读角度做了一些分析,下面为大家梳理一下历次底部的统计数据,看看当前有哪些接近或符合标准了。
A、调整幅度与时长
以有市场接受程度最高的沪指为例,A股自成立以来已经历多轮惨烈下跌。据统计,沪指史上区间跌幅超过40%的情形至少出现8次,最惨烈的跌幅出现在年2月16日至年7月29日期间,当时沪指下跌79.10%,而本世纪最大跌幅产生于年至年的金融危机期间,沪指跌了72.81%。
除去几次极端情形,沪指一般在下跌40%—50%后即开始止跌。最近一轮沪指调整幅度最多已达49.05%,基本处于调整后的底部范围。不过从调整时间上看,历次熊市调整时间差异很大,多则48个月,少则5个月。而自去年6月份算起,至目前调整了9个月。
B、各板块的估值对比
从反映估值的市盈率数据来看,沪市近日市盈率最低已降至11.82倍(预估值),已低于8年前金融危机时的最底部(13.81倍)。不过从中小创的情况看,当前相应市场的市盈率仍显著高于以往底部时期。
C、成交活跃度
由于A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将不同时间的成交量(或成交金额)直接对比并不合理。我们以不同时间成交金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衡量市场的成交活跃度。
据WIND数据统计,历史上各月总成交金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通常都在10%到%之间,在调整的尾期,这一比例多在20%左右,而今年1月,这一数值仍有33.64%(今年2月由于假期,交易日较少,可比性较差)。
再从最高成交量与最低成交量比较来看,年牛市与年熊市、年牛市与年熊市的最高成交与最低成交比大约为10倍。本轮牛市最高峰时近2.3万亿,目前大约亿。
所谓地量地价,从上述指标来看,3月第一周两市成交量已经回归年行情启动前的低点,但是离历史底部的地量还有一段距离。
D、一元股数量
所谓“1元股”指的是每股股价低于2元的股票,A股历次大底的统计结果如下:
年,点时,1元股有36只。
年,点,1元股有三只,分别是京东方A、TCL集团、梅雁吉祥。
年,点,1元股有15只。
年,点,1元股有23只。
年,点,1元股有21只。
年,点,1元股有0只。
其实,A股的数轮牛熊转换,都是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完成的,脱离了背景要素来判断市场走势,是不科学也不准确的。有人认为股灾后我们已经走完了一轮“史上最短的熊市”,这种说法还有待验证,但是结合上述罗列的各种要素变化,我们现在至少可以获得一个强烈而确定的预期:一次决定今年市场格局与投资者最终收益中级反弹就在眼前,抄底、踏空、还是抬轿,又到了大家自行押注的时候了。
今日,李世石与AlphaGo的“世纪人机大战”来到最后一盘,执黑的李世石没有抓住几次可以确定优势的机会,惜败于计算精密的阿法狗,再次落败,整个系列在比分定格在1:4。
仅从4:1这个比分上,就能看到当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不过人类获得的这宝贵1分也给了我们信心与希望,至少在现阶段,机器并不是不可战胜。或者也可以说,不完美的人类还无法创造出完美的机器。
赛后记者会上,阿法狗也被韩国围棋协会颁发了“职业九段”的荣誉证书。此前人们一致认为电脑在未来十年内不可能战胜人类,围棋也被称之为人类最后的智慧高地,但是这种观点却在短短一周之内就发生了惊天逆转。现在回看赛前各界对比分的预测,到赛后舆论对人工智能的赞叹,完全是一个从傲慢到恐惧,再重拾信心的过程。这个心理状态与投资者心理曲线是如此相似,不由让我想起了这幅经典的图画:
至于未来人工智能与金融的结合,以及所可能带来的游戏规则的变化,也是我们每个投资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的。世界最高水平的人类棋手,要想在A.I.手中赢下一盘围棋都变得如此困难,散户想再短期内战胜市场的可能性更是越来越渺茫,很多人忙忙碌碌一整年,一朝回到解放前。不信?我们来看看去年一整年A股股民的盈利情况:
《CCTV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对十万受访家庭调查显示,年最受中国百姓追捧的投资品,股票高居榜首。但是受访者的年度收益统计为:55%亏损,28%不赔不赚,赢利的只有17%。值得注意的是,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炒股亏损过半,表示赢利超过50%的,只有5%。(更多统计数据请见: 以上数字告诉我们,但是从“疯牛”到“股灾”,一轮超级过山车行情之后,只有大约10%的人能跑赢CPI,却有四分之一的人在一年内就几乎被股市消灭了(资产仅剩不到25%),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淘汰率!而要获得50%以上的收益,甚至比战胜阿法狗还难得多。
要知道,这一结果还只是在一个人与人对抗为主的市场。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量化投资不断发展壮大,从简单的配对交易发展到越来越复杂的模型。同时,大量新兴科技被应用到资本市场。目前,以深度学习为首的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资本市场也成为各种人工智能角力的新战场,股票已不再单纯是“人的游戏”,我们的对手盘正变成一套套不受情绪变化的精准程序。
就目前的态势来看,程序化交易在速度、精度,以及对短期波动的把握程度均已超过人工操作,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追涨杀跌的韭菜渐渐会被机器所消灭,我们要么选择把自己的资产交给人工智能来打理,要么就只能依靠高确定性的长线投资来战胜市场了。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感谢李世石,他勇敢地与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和数千年的围棋历史作战,并尽自己全力为人类挽回了宝贵的荣誉,也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工智能,以及我们自己,并且更理性、更直观地预见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
今天的日评就到这里,祝大家投资顺利!
博
远
投
资
打造投资者的心灵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