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什么小三阳比大三阳更容易得肝硬

2022-8-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网络推广求职招聘交流群 http://m.jpm.cn/article-123830-1.html

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乙肝病毒标志物。其检查意义在于确定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及感染的具体情况,通常区分为大三阳、小三阳两种不同情况。

一般来说,“乙肝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普通的小三阳,约占小三阳患者的70%左右,一种是e抗原阴性的小三阳,又称为恶性小三阳、假小三阳,约占小三阳患者的30%。

大多数小三阳肝炎是由大三阳肝炎转变而来。

机体在感染乙肝病毒之后,会发育出一种淋巴细胞,能够准确的识别到乙肝病毒,并对病毒发起攻击,在铲除病毒的同时也造成了肝细胞的损伤,转氨酶增高,就会形成大三阳肝炎。

乙肝大三阳的病毒是没有发生过变异的病毒,叫野毒株。而乙肝小三阳病毒是在专一的淋巴细胞的免疫力作用下,发生了变异的病毒,复制能力也比野毒株要弱很多。因此,一般小三阳的病毒DNA水平也相对低一些。

为什么现实中小三阳患者出现的肝硬化甚至肝癌比较多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三阳肝炎的炎症通常比较轻,转氨酶异常幅度小,导致小三阳肝炎患者漏诊率高,没有引起患者的重视。

理论上,大三阳比小三阳病毒水平高,也更容易发展为肝硬化。一方面是小三阳肝炎患者的漏诊率高,另一方面是大三阳病毒DNA水平高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但是,现实中大部分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者肝癌患者都是由小三阳发展的。

肝硬化的形成必然来自于慢性肝炎,长期的肝损害导致而成。

感染病毒后患者是如何发展到肝炎的呢?

肝炎其实就是肝细胞的炎症反应,存在炎症后肝的细胞膜出现损伤,会导致里边的谷丙酶漏出,血清酶检测时就会增高,继而由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展为乙型肝炎。

重点提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lhsjx.com/xsywh/12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