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惠州市中医医院脾胃肝病科告诉您得
2018-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今天我们继续跟着黄献华主任医师来了解关于乙肝的问题,让我们对慢乙肝有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
1、“大三阳”病毒水平很高的妇女可以生孩子吗?可以。
但在孕期中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如果发为肝炎了,轻度ALT升高暂时不治疗,密切观察,较重者可以使用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或/和护肝治疗;如果没有发病,从7个月后开始使用这两个药物之一抑制病毒,减少母婴传染的机会。
抗病毒期间意外怀孕了,如应用干扰素治疗,建议终止妊娠。若使用的是核苷类药物,不建议终止妊娠,要在医生指导下慎重使用。
2、男性乙肝患者能生育吗?应用干扰素的男性患者,应在停药后6个月方可考虑生育;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的男性患者,因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此类药物对精子的不良影响,可在充分了解沟通后考虑生育。3、“大三阳”的母亲能哺乳?
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乳汁中检出完整乙肝病毒的几率很低,含量也非常小。乙肝病毒不能通过消化道传播。新生儿经过上述预防后,体内已经有了保护性抗体。
总之,迄今为止,尚无事实证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乳汁传播。
4、怎样预防母婴传播?
阻断子宫内传播:怀孕期间,避免跳跃、跌跤、坐公交车的后座,这样可以减少胎盘轻微剥离的机会,防止渗漏的母血进入胎儿血液循环。
阻断围产期传播: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IU。
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24小时内),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联合应用可达到95%左右的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如果DNA大于拷贝/ml,28周后开始使用替比夫定、替诺福韦、拉米夫定抑制病毒,直至分娩,减少母婴传染的机会。
有些“大三阳”的孕妇包括部分医护人员以为剖腹产能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其实这两者相同。
5、甲胎蛋白(AFP)阳性会是肝癌吗?
肝炎、肝硬化、肝癌都可以出现AFP升高,前两者的AFP水平往往较低,肝癌的AFP常大于ng/ml。
动态观察,如果转氨酶水平和AFP同时升降,考虑是肝炎或肝硬化;如果转氨酶随着治疗降低了,而AFP却逐渐升高,则要高度警惕肝癌。
6、乙肝病人怎么做定期检查?
进入肝炎时期在治疗过程中听医生安排,稳定后每3~6月复查一次肝功、DNA定量、两对半定量、B超。了解疗效及病毒是否有变异迹象,必要时医生会安排变异基因检测。
活动性肝硬化病人每年有3%-6%会发展成肝癌,每3~6个月要检查一次B超和甲胎蛋白,静止性肝硬化期至少每半年要检查一次B超和甲胎蛋白,这样可以早期发现“小肝癌”,是可以根治的。
7、慢性乙型病毒携带者该做什么?
处于与病毒“和平共处”的免疫耐受期,此时所谓的护肝治疗、增强免疫力(包括吃什么保健品)的治疗都是无效的,抗病毒治疗也是徒劳的。
该做什么?
(1)定期检查:6~12个月,检查什么:转氨酶、乙肝病毒定量、甲胎蛋白、肝脏B超。
(2)戒酒。
(3)避免熬夜和劳累。
(4)避免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包括中药尤其是电线杆上贴的老中医处方或祖传秘方)。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可以明显防止减少病毒携带者发展成肝炎;还可以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选择最佳治疗时机。
8、“大三阳”转成“小三阳”说明什么?
说明病毒复制减少,炎症缓解,如能维持这种状态,预后较好,仅很少的病人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
如果不注重保健,病毒可再度激活,“小三阳”变成“大三阳”,病情再度活动。
变异的“小三阳”(DNA>拷贝/毫升、转氨酶>40U/L),但病毒仍源源不断复制,其病变在不断的轻微活动,日积月累,一出现不适就进入了肝硬化。应该密切监测和治疗。
这类肝炎其危害性就是隐蔽性强。医院定期检查,不明显的肝炎及其隐匿性进展总能查出来并及时处理。
医院脾胃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