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阳真的更容易得肝硬化和肝癌吗

2017-9-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小三阳真的更容易得肝硬化和肝癌吗?”

婴幼儿期感染乙肝病毒后其自然发展的规律分为4个时期: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再活动期。

病友提问:乙肝小三阳癌变率有多大?

免疫耐受期

此期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毒复制量很高,HBV-DNA常常大于10的6次方,IU/ml),乙肝五项血清学检测结果为e抗原阳性的“大三阳”状态,而肝功能正常,肝组织没有明显炎症或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很轻。

这是由于体内的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不能识别和清除乙肝病毒,却把“敌”当“友”,与之长期“和平共处”,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慢性乙肝治疗,切忌一个“拖”字

免疫清除期

感染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出了“敌人”,开始对感染乙肝病毒的肝细胞发动免疫“战争”,因而造成肝细胞破坏。此期的感染者仍为乙肝“大三阳”,病毒复制量也很高,但可能稍低于免疫耐受期,同时出现肝功能异常。

低复制期(非活动期)

第三期是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简称:非活动期)。肝功能正常,HBV-DNA检测不到,e抗原转为阴性,变成“小三阳”。只有达到了这一期,免疫系统才有完全胜利的希望,不仅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大大减少,而且每年有1%~3%的感染者病毒完全被清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自然阴转,表面抗体出现。

我们可以把非活动期比喻成为乙肝病毒的“冬眠期”。因为此时的病毒并没有被清除,而是受到免疫功能的抑制暂时缩了头。但是它们并不甘心失败,只要遇到时机,就会“东山再起”,再度发动“战争”,进入第四期——再活动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容小觑肝硬化和肝癌发病率可高达30%-50%

再活动期

能够再活动的乙肝病毒一般都是很“狡猾”的。它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免疫系统认识的e抗原去掉,使自己变了样子,这种改变了模样的乙肝病毒是一种前C区和/或C区发生了基因变异的病毒。

这种变异病毒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医学上称其为“免疫逃逸”,可以导致肝病再次活动。由于病毒失去e抗原,再活动期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常常不能检测出e抗原,有时甚至还能检测出e抗体。因此,从乙肝五项血清学检测指标来看,还是“小三阳”。

但这种“小三阳”是“假”的,因为病毒还具有复制能力,乙肝病毒DNA为阳性,感染者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肝功能异常,病情仍会不断进展。

近些年来,随着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老龄化和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比例有所上升。这一时期的患者尽管病毒复制的量没有“大三阳”感染者高,肝功能也常是轻-中度异常,但他们大多年龄较大(在40岁以上),又多发生在免疫清除期肝损害的基础上,遭受到第二次“战争”的打击,肝脏已经不堪一击了,很容易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此期的患者要及时抗病毒治疗。

推荐阅读:

√乙肝病毒载量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自愈吗?

长按图片,识别







































鐧界櫆椋庨ギ椋?
娌荤枟鐨偆鐥呮渶濂藉尰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lhsjx.com/ysjk/69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