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最新指南乙肝治疗可实现停药后持久

2017-4-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近期公布了更新版乙肝指南推荐意见,该指南一个显著变化是将“停药后持久的应答”作为慢性乙肝治疗的更高追求。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陈仁教授指出,指南中提及的“停药后持久的应答”,通俗来讲就是停药后,病情仍然可以长期稳定在停药时所获得的e抗原转换或表面抗原清除的状态。

新版指南对治疗目标的层次划分和界定更为明晰,意味着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和希望达到的治疗目标,选择更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专家界定乙肝治疗终点的“三层次”

此次更新版的APASL指南修订小组是由33名权威专家组成,拥有最大规模的亚洲专家团队,被业界认为更能代表和指导亚洲乙肝的临床治疗工作。陈仁指出,年更新版的APASL指南明确将乙肝治疗终点分为三个层次,在理想的治疗终点和满意的治疗终点上都强调了“停药后持久的应答”。三个治疗终点分别是:一是可接受的治疗终点,即乙肝病毒降至检测不到,这个阶段不能停药,一旦停药非常容易复发。二是停药后持久的病毒学应答与e抗原血清学转换(即经抗病毒治疗后获得持久的“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为满意治疗终点。三是理想治疗终点,停药后持久的表面抗原清除,伴或不伴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也就是通常上讲的“临床治愈”。

“乙肝治疗在实现‘满意的治疗终点’后,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会大大降低而到了‘理想的治疗终点’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已经接近于正常人。”陈仁解释说,此次APASL指南对乙肝三大治疗目标的更新,明确了“停药后持久的应答”作为乙肝治疗疗效的更高追求,肯定了“停药后持久应答”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价值,这对于医生指导患者用药有很实际的意义。

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核苷类药物和干扰素类药物,它们都可以帮助患者抑制乙肝病毒,检测不到乙肝病毒。陈仁指出,这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在实现满意和理想的治疗终点上存在差异。“核苷类药物的种类较多,服药时间长,作用靶点单一,只能抑制病毒,因此获得e抗原血清转换率较低。”他指出,即便通过核苷类药物获得e抗原血清学转换,停药1年后复发率也将高达50%以上。

两类病人使用干扰素有优势

近年来,长效干扰素(PEG-IFN)成了慢性乙肝治疗的新宠。干扰素不仅可以抑制病毒复制,更能够提高机体免疫,使患者获得较高和持久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从而实现“停药后持久的应答”。陈仁指出,研究显示,经过长效干扰素48周治疗后,超过60%的优势患者可以获得e抗原血清转换,实现停药后持久应答、不复发。而停药后实现e抗原清除的患者中,又有三分之一患者在随访3年时可以获得“临床治愈”。

“目前临床上很少发现长效干扰素耐药病例,病人的临床获益更高,有国外专家建议把干扰素也作为慢性乙肝的一线治疗药物。”他指出,由于长效干扰素不仅可以让患者更好地降低肝硬化肝癌的风险,还能够实现停药后不复发,是一个有限疗程的用药,可更好控制患者的长期治疗和整体治疗费用。因此,年,英国国家优质卫生和保健研究所(NICE)指南基于临床与药物经济学结果,也推荐聚乙二醇长效干扰素作为慢性乙肝的一线首选方案。

不过,长效干扰素的缺点在于价格较高,一针要元,患者通常一个月要打四针,加上相关费用,一年下来花费大约在六万元左右,如果单靠自费,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

陈仁指出,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看,干扰素治疗也有“优势患者”之说。“和久经治疗、病情多次反弹的病人相比,初次接受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且高转氨酶、低病毒载量的乙肝患者是干扰素治疗的优势患者。”

来源:广州日报

Bhrwyg

病患交流手机App

下载

各应用商店搜索“健康罗盘”

微博乙肝互助圈









































哈尔滨白癜风医院
怎样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lhsjx.com/ysjk/60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