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患病时,还能不能母乳喂养呢
2017-3-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母乳喂养是最健康、最自然的婴儿喂养方式,每位妈妈的母乳都是专门为自己的孩子特别“配制”,含有丰富的抗体,可以让婴儿健康成长。母乳喂养有很多好处,但当新妈妈患病时,还能不能母乳喂养呢
感冒妈妈与母乳喂养
上呼吸道感染是很常见的疾病,很多新妈妈一旦感冒就停止给宝宝哺乳,甚至给宝宝断奶。事实上,无需采取这样的方法,因为哺乳妈妈患感冒的时候,早已通过接触把感冒病毒带给了孩子,即便是停止哺乳也无济于事。所以,感冒后还能喂奶,这是因为宝宝不仅不会因为母乳而传染感冒,而且还能够通过母乳获得抗体,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说母乳是0-6个月宝宝最佳食物的一个原因。
抗体是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制造的一种蛋白质,能够帮助人体抵御疾病。其实不仅感冒后可以喂奶,对你感染的大多数传染性疾病来说,都没有必要停止给宝宝喂奶,更不应该因此就给宝宝断奶。当然,凡事没有绝对,你最好就具体情况咨询医生的意见。
通常来看,你也不需要因为感冒而把母乳挤出来用奶瓶喂给宝宝。如果你使用吸奶器、奶瓶等物品,宝宝接触病毒和细菌的机会,可能会比让他直接吃你的乳房更大。
当然,如果感冒让你很难受,不方便直接给宝宝喂奶,你也不妨把母乳挤出来,让家里其他人用奶瓶喂给他。
妈妈感冒不重时,可以多喝开水或服用板蓝根、感冒清热冲剂,如果病情较重需要服用感冒药,一定要先去看医生,并告诉他你正在哺乳期,以便他给你开适合你的感冒药。很多处方和非处方感冒药,包括中药在内,都会通过母乳影响宝宝,所以你千万不能擅自用药。
幸运的是,大多数你吃的药物只有少量能够进入母乳,对宝宝的影响不会很大。但为了保险起见,一定要向医生详细询问他所开的药物是否会对宝宝产生副作用,以便你能够权衡到底该不该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妈妈感冒进行母乳喂养时要注意如下事项:
1、哺乳时应该戴上口罩。妈妈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最好带上口罩,尽可能的避免通过呼吸和飞沫把感冒病毒或细菌传递给宝宝,尤其不能对着宝宝打喷嚏。
2、注意认真洗手。妈妈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妈妈的手必然会接触宝宝,因此,感冒的妈妈要勤洗手,洗干净手后,再接触宝宝的衣物或皮肤。
3、补充水分。而且为了让母乳保持顺畅,感冒的妈妈要摄入比平时更多的水分。
糖尿病妈妈与母乳喂乳
新妈妈的糖尿病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糖尿病妊娠,即在怀孕前就是糖尿病患者;一种是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在分娩后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均逐渐消失,在以后的妊娠中又出现,分娩后又恢复。如果妊娠期糖尿病产后血糖正常,完全可以母乳喂养。
葡萄糖是乳腺分泌细胞产生乳汁的主要能量来源或乳糖合成的基质,细胞内的葡萄糖来源于妈妈血糖。乳糖是控制乳量产生的主要元素和乳汁中的碳水化合物,乳糖合成由催乳素刺激,它刺激一种特殊蛋白a-乳白蛋白、a-乳白蛋白调节半乳糖酶转移酶呈有活性的酶。乳糖合成酶使半乳糖和葡萄糖合成乳糖。
乳糖合成酶有一自限率。即使妈妈血糖水平和乳房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失常也不影响乳糖合成的质和量,乳汁中乳糖含量和渗透压是稳定的,不论血糖的水平,糖尿病乳母的乳汁不受她自身情况的影响,乳汁中糖并不比非糖尿病高。
虽说糖妈妈可以进行母乳喂养,但在进行母乳喂养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糖尿病婴儿常有他的特殊问题。如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增加,高胆红素血症和早期喂养的困难,但最早期的问题是低血糖,处理则应尽早母乳喂养或静脉缓慢点滴葡萄糖,如婴儿需要特别护理,母乳喂养可能延迟。糖尿病乳母饮食中增加50克碳水化合物,早哺乳或排空乳房常可使母乳喂养得以成功,婴儿正常,母乳喂养无禁忌证。
2、感染。糖尿病病人易于感染,特别在乳母乳房胀、乳管阻塞应及时排空以免发生乳腺炎。应注意休息,乳房热敷,如有需要可口服抗菌素治疗。由于糖尿病病人阴道分泌物葡萄糖含量高易有念珠菌感染,应保持乳头干燥以防引起乳头感染霉菌,如发生感染妈妈和婴儿应同时用药。
3、调节饮食和胰岛素用量,应避免发生低血糖,因可引起肾上腺分泌而抑制乳汁分泌,经常监测血糖,晚间加点心,甚至哺乳时进食,胰岛素用量常需减少。
4、避免产生酮症,因为酮体可进入乳汁,而使婴儿肝肿大,避免发生酮症常需增加摄入量而不是增加胰岛素用量。
有研究表明,糖妈妈不但不需要中断母乳喂养,相反母乳喂养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妈妈来说还有特殊的好处:
1、母乳喂养缓解压力,哺乳时分泌的荷尔蒙让妈妈更放松。
2、研究表明母乳喂养会减少宝宝成年后患糖尿病的危险。
3、哺乳时分泌的荷尔蒙以及分泌乳汁所消耗的额外热量会减少妈妈所需要的胰岛素用量。
4、母乳喂养能够有效地缓解糖尿病的各种症状,许多妈妈在哺乳期间病情部分或者全部好转。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道,研究显示,母乳喂养能够大幅降低妈妈患糖尿病的风险。研究人员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20年前,他们选取名即将做妈妈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在她们生育之后,研究人员对她们罹患代谢综合征的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代谢综合征是糖尿病前期症状之一),母乳喂养可减少一半以上的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肥胖和胆固醇症状的组合风险。领导此项研究的埃里卡·冈德森博士说,代谢综合征可预测中年以后可能患糖尿病和冠心病及过早死亡的风险。
美国科研人员在《糖尿病护理》杂志发表文章说,母乳喂养的婴儿长大后患Ⅱ型糖尿病的几率较低。
南卡罗来纳大学的伊丽莎白·迈耶-戴维斯在与同事合写的这篇文章中说:“儿童肥胖症和年轻人患Ⅱ型糖尿病的增加促使人们去研究儿童的生活方式,以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发生。”为此调查了10-21岁青少年患Ⅱ型糖尿病的原因,研究人员将80名糖尿病患者与名没患糖尿病的对照组成员进行了比较。相比之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母乳喂养率较低,在非洲裔美国人当中为20%对27%;在西班牙裔美国人中为50%对84%;在非西班牙裔白人中为39%对78%。
不考虑族群,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母乳喂养对Ⅱ型糖尿病的预防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稳定儿童时期体重方面。迈耶-戴维斯与同事发现,母乳喂养本身就具有保护效应。他们认为,母乳喂养除了降低Ⅱ型糖尿病的患病几率外,还有其他好处。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研究中发现,在研究小组观察的18-36个月的婴幼儿中,母乳喂养的孩子血液中IGF-1和胰岛素水平都有一定的增长,而单纯使用配方奶粉喂养的孩子,身体脂肪的增加则更为显著,而这种趋势将伴随着孩子整个童年时期。研究负责人莱克教授表示,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的发育有显著影响,孩子从小接受母乳喂养,身体的激素水平会更加平衡。
另外,有些糖妈妈会因治疗糖尿病而中断母乳喂养,事实上,即便是进行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也不影响正常哺乳,因为胰岛素的分子较大,幼儿食用含有胰岛素的母乳也会在消化道里被破坏,不易被吸收,并不影响乳汁质量,所以糖尿病妈妈可以进行母乳喂养。而在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时,最好选用正规人胰岛素,而不要用动物胰岛素。虽然胰岛素类似物控制血糖效果更好,但目前尚无足够的临床证据表明胰岛素类似物无特别的副作用,因此,也不推荐用胰岛素类似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妈妈哺乳期口服降糖药则要小心,特别是服用磺脲类药物很可能导致幼儿胰岛β细胞增生,使幼儿容易发生低血糖。此外,磺脲类药物也会影响幼儿的发育。因此,并不主张哺乳期妈妈服用口服降糖药。此外,为了减少低血糖发生,鼓励妈妈定时、定量进食碳水化合物。在喂乳之前吃一点小吃,可能有助于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甲亢妈妈与母乳喂养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是由于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40岁的青中年妇女的发病率比同年龄阶段男性的发病率要高4-6倍。如果甲亢发生在年轻妈妈的身上的话,就要注意了,因为这可能会对自己的宝宝造成损伤,主要就在于妈妈在进行母乳喂养的时候会使宝宝的身体出现异常。下面介绍一些甲亢的保健常识。
患者过去的甲亢已经治愈,是在停药后怀孕的,中期也未曾服用抗甲状腺药物,那么产后能够正常哺乳。
如果是产后得上甲亢或者之前所患甲亢没有治愈,就需要进行正规治疗,但是在治疗期间不宜母乳喂养。像甲亢的治疗、肿瘤的抗癌治疗以及放射性碘治疗的妈妈,由于碘能进入乳汁,有损宝宝甲状腺的功能,应该暂时停止哺乳,待疗程结束后,检验乳汁中放射性物质的水平,达到正常后才可以继续哺乳。患有甲亢的乳母哺乳期仍然服用抗甲状腺药,药物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造成婴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甲状腺肿大,肿大的甲状腺还可能压迫孩子的气管影响他的呼吸。乳母如果经常靠服安定入睡,婴儿也会出现表情淡漠,嗜睡等症状。因抗甲状腺药物可经乳汁分泌,凡分娩后继续服用抗甲状腺药物,不宜授乳。
经过多年临床调研发现,小剂量丙基硫氧嘧啶对婴儿影响不大,哺乳甲亢妇女服用丙硫氧嘧啶(PTU)或甲疏嘧啶(MMI)时对吃其乳汁的下一代的甲状腺功能无不良影响,智商与同龄儿童也无差异。甲亢病人需要哺乳时每天用丙基硫氧嘧啶不超过毫克,每次哺乳间隔3-4小时,并适当缩短哺乳时间。但是,超过定量的丙硫氧嘧啶药物摄入量的话,药物将随乳汁分泌。如果乳母服用较大剂量时,可能引起婴儿甲状腺功能减退,故不宜哺乳。
乳腺炎妈妈与母乳喂养
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产褥期的常见病,是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之一,最常见于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而哺乳的开始最为常见。约有五分之一的哺乳妈妈在产后半年内曾发生乳腺炎。一般来说,得了乳腺炎,如果症状不是十分严重,可以继续哺乳,但如果严重的话,就要终止哺乳了。
乳腺炎通常发生得很突然,症状为乳房的一边会有局部的红肿、胀痛,同时出现摄氏38.5度以上的发烧,也时常让妈妈感觉像得了流行性感冒一样的全身性疲惫或畏寒。甚至有些妈妈有局部硬块,但没有发烧,称为乳腺管阻塞。
乳腺炎的原因通常是乳腺管阻塞或感染所造成,阻塞的原因包括:
1、喂奶次数不足、固定姿势哺乳、哺乳频率太低。2、宝宝吸吮姿势不好或是不认真喝奶(没有将奶水有效地吸出)3、奶水分泌过多的妈妈,可能比较容易阻塞。4、快速的断奶。5、妈妈的压力和疲累。6、穿著过紧的胸罩或钢丝压迫乳腺。
过去的例行手续是一旦发生乳腺炎,就立刻推荐断奶。但是经验证明,如果乳房不变得过于涨满,乳腺炎会痊愈得更快,也减少了发展成乳疮的危险。
让奶水被宝宝有效吸出,是避免乳腺炎的最佳方法。建议妈妈们在产后要及早让宝宝吸乳,并且建立宝宝喝母乳的习惯前,不要使用人工奶嘴,避免乳头混淆,因而对吸吮妈妈乳头失去兴趣。
由于新生儿一天哺乳次数约10-14次,选择母婴同室对妈妈来说会比较轻松,除了不用婴儿室和病房两地奔波外,母婴同室可以更熟悉宝宝饥饿的早期讯号,当宝宝可以有效吸吮后,产后乳房肿胀的情形会舒缓许多。
对乳母来说,乳腺炎重在预防,方法如下:
1、注意宝宝含乳方式是否正确:吸吮姿势不正确,奶水不易排空。
2、注意衣服、胸罩是否穿太紧:尤其在哺乳初期避免穿有钢丝的哺乳胸罩,同时要注意因为躺着压到乳房所造成的压力。
3、喂奶时手指不要压到乳晕:手指压住乳晕会阻塞奶流。
4、协助下方乳腺出乳顺畅:如果乳房大而下垂,且阻塞的部分是在乳房下面部分,可试着在喂奶时,提高乳房,或是在乳房下方垫一块毛巾,协助下方乳腺出乳顺畅。
5、多熟悉几种喂奶姿势:除了标准的摇篮式抱法外,建议妈妈学会躺喂、橄榄球式等喂法,一方面帮助宝宝有效喝奶,避免仅用单侧乳房喂奶,让乳腺可以更畅通。
6、有硬块或阻塞就处理:当乳房肿胀到一个程度时,乳头会变得扁平,宝宝不容易含住,因为宝宝吸吮少,当母乳没有被顺利排出时,妈妈的乳腺累积了太多母乳,就会造成病理性肿胀(乳腺炎等)。这时除了哺乳外,还需要抗生素等额外协助。
7、避免高盐高油食物:高盐高油的食物会使奶水浓稠,更加不易排出,妈咪可以多食用含大豆卵磷脂的食物,有助于奶水的排出。
若新妈妈已罹患乳腺炎也不要惊慌,可通过以下方法缓解症状。首先要设法尽快排出乳汁。由于宝宝是天生的吸乳高手,所以此时要持续喂宝宝喝母奶,不仅不会增加宝宝感染的机会,还能避免让妈妈妈的乳腺炎继续恶化。如果妈妈不想喂宝宝发炎的一侧乳房,也一定要将该侧奶水挤出来,才能改善症状。
由于乳房的硬块很难处理,可先洗温水澡或温敷乳房后,再开始挤奶会比较容易。
喂奶时,乳头因为肿胀而扁平,哺乳前除了温敷外,还需把乳头和乳晕接触的部位先按摩让它软化,并让宝宝的下巴正对着硬块处,可以帮助阻塞处的奶水排出。
此外,也可以尝试从没有感染的一侧乳房开始喂食,等到奶水开始流出时(喷乳反应),再换到阻塞或感染的那一侧乳房,此时奶水会比较容易被吸出来。
在挤完奶与喂完奶后,或是在两餐喂食的中间,进行冷敷可减轻胀痛的不适感。对此,可利用高丽菜冷敷乳房。由于高丽菜有一种激素可以让妈妈舒缓,把高菜丽叶放进胸罩冷敷乳房算是经济又方便。不过为了避免减少奶水分泌,高丽菜胸罩不要整天带着。如果肿胀持续12-24小时没有改善,需要寻求医疗协助,医生可能给予止痛退热药物以及考虑使用抗生素,妈妈若是持续使用抗生素治疗时,要注意宝宝是否有腹泻的情形。
肝炎妈妈与母乳喂养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有20亿人曾感染乙肝病毒,约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我国是肝炎的中度流行区,每年肝炎发病率在90/10万左右,全国肝炎病毒携带者(含慢性肝炎患者)超过1.5亿,每年约30万人死于肝炎感染的相关疾病。
如果妈妈在孕期感染乙肝,婴儿出生时由于接触妈妈体液就可能已经受到感染。
美国儿科学会传染病委员会推荐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超强免疫丙种球蛋白,随后连续注射三次乙肝预防针,就可以进行正常的母乳喂养。
如果妈妈在哺乳期不幸患了肝炎,能不能给宝宝喂母乳?为此,医院妇产科教授张丽娟为大家解答。
1、甲型肝炎。
传播途径:主要是肠道,也可通过血液传播。
研究表明,甲型肝炎病毒不能通过胎盘,但该病在急性期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妈妈应停止母乳喂养。
预防对策:对新生宝宝给予免疫球蛋白1毫升肌注,并且与妈妈隔离,待妈妈康复后可以母乳喂养。若妈妈在分娩时已经恢复,则可以哺乳,新生宝宝也不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
2、乙型肝炎。
传播途径:母婴传播为传染本病的主要途径:宫内传播、分娩期传播及产后传播。妈妈在乙型肝炎急性期应停止母乳喂养,但对慢性乙肝及病毒携带者,是否可以母乳喂养,专家意见不一致,一般以为以下情况不适宜母乳喂养:
(1)母乳能检测到乙肝病毒。母乳能否检测到乙肝病毒,是判定乳汁是否有传染性最为客观的指标,假如HBV-DNA阳性,提示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传染性强。
(2)凡为“大三阳”者提示病毒复制,不宜哺乳;“小三阳”医院进行乙肝DNA检查,如为阳性也不宜哺乳。预防对策:新生宝宝出生后24小时(最好12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IV,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10微克;半月龄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次;1月及6月龄各接种乙肝疫苗10微克。这样对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可达90%。
(3)由于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假如婴儿口腔、咽喉、食道、胃肠黏膜等处有破损、溃疡,母乳中的乙肝病毒就会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并可能诱发乙肝病毒感染。再有,母亲乳头破裂者也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
母支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并经乙肝病毒基因检测为阴性,假如婴幼儿表面抗体阴性,表示缺乏保护性抗体,应及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待保护性抗体产生后才可母乳喂养。
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也就是说乙肝病毒DNA阴性,在母乳中检测不到病毒,这个时候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另外是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体阳性的母亲,乙肝病毒DNA也呈阴性,也就是说体内病毒复制处在静止状态传染性小,也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3、丙型肝炎。
传播途径:病毒可以胎盘感染胎儿。
丙型肝炎急性期应停止母乳喂养,但对丙肝抗体阳性而无肝炎表现的可否母乳喂养专家也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虽然在母乳或初乳中能检测到丙肝病毒,然而并不认为母乳喂养是丙肝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无症状妈妈母乳喂养是安全的,但是有症状尤其是血液中病毒含量高的妈妈,不应当母乳喂养。预防对策:新生宝宝出生后4周内应注射免疫球蛋白。
4、丁型肝炎。
传播途径:与乙肝基本相同。母婴传播主要见于乙肝e抗原阳性的妈妈。丁型肝炎急性期应停止母乳喂养。
5、戊型肝炎。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肠道途径感染。妈妈在急性期有黄疸时应停止母乳喂养,待康复后可以母乳喂养。
结语
尽管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但当新妈妈生病时,如果想母乳喂养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实在不宜进行母乳喂养时,要及时中断,不可勉强为之。母婴宝本期专题讲解了各种病患妈妈能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及患病期间怎样进行母乳喂养的方法,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