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保肝药变成了伤肝药
2018-1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刘伟今年32岁,慢性乙肝反复发作已经有十多年了。这次因为过于劳累,肝炎又发了,医院住院治疗,住院3个月黄疸却越治越高,经人介绍来门诊找笔者治疗。笔者仔细翻看了刘伟带来的一叠病历,他是小三阳肝炎,HBVDNA定量一直在十的四次方和六次方之间波动,ALT和AST在U/L左右,以AST升高为主,白蛋白是正常低值,白球比例0.9,碱性磷酸酶和谷胺酰转移酶及总胆汁酸明显升高,总胆红素从45umol/L逐渐升至68———。刘伟的彩超显示其肝脏光点增强增粗,脾脏肿大。刘伟已经用去四万多住院费了,自我感觉却越来越不舒服,口干口苦,乏力,皮肤瘙痒,大便干结。从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刘伟的肝病是比较严重的。
刘伟的主治医师在治疗上是“尽心尽力”的,用药上可谓是“重拳出击,全面兼顾”。给他使用了甘草酸制剂、还原性谷胱甘肽、多烯磷酯酰胆碱、促肝细胞生长素、复合辅酶、脂溶性维生素、门冬氨酸鸟氨酸、舒肝宁注射液等总计12种静脉用药,按刘伟的话是“每天的吊瓶是从天亮到天黑,上厕所也带着吊瓶”。不但静脉用药很多,刘伟的嘴巴也没闲着,肝舒颗粒、五酯滴丸、茵白肝炎颗粒、安络化纤丸,轮番上阵。如此狂轰乱炸的结果却是:药越用越多,钱越花越多,黄疸越治越高!!!
我问刘伟为什么不使用抗病毒药物,刘伟告诉我:主治医师说我还年轻,尽量不要用核苷(酸)类药物,以免骑虎难下!建议我先把黄疸降下来,然后再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我耐心地给刘伟解释,告诉他乙肝病毒持续复制(HBVDNA定量持续阳性)是慢性乙肝发生和发展的根源,如果乙肝病毒的复制没有得到持续有效地控制,肝脏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必然持续进展,黄疸也会持续不退。绝大多数的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他的肝脏已经饱受乙肝病毒之苦,现在还要让它拼命代谢进入体内的各种“保肝药”,肝脏不会说话,只能用黄疸越来越高来发泄它的愤怒:不要推销给我太多的“保肝药”了!不要让我承受病毒和药物的双重打击了!
我建议刘伟及时启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精简了他的用药,只用了三种静脉药物:甘草酸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思美泰针剂,根据他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苔黄腻的情况,使用了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十天后刘伟的总胆红素由umol/L很快就下降到了58umol/L,一个月后的化验结果更是令他高兴:HBVDNA定量转阴了,总胆红素和转氨酶基本恢复正常。刘伟是小三阳肝炎,我建议他长期使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表面抗原不转阴就绝不停药!考虑他有明显的肝纤维化倾向,建议他使用扶正化瘀胶囊。
刘伟的情况不是个例,临床上经常会遇见,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大多数临床医生都是为患者着想的,都想为患者治好病,但确实有少数医生见利忘义,通过多开药多拿药品回扣。中国的基层医生收入低,负担重,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待遇,光是空谈医德,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是难以改变的!有一句话叫“利令智昏”,少数医生把“保肝药”变成了“伤肝药”,说到底,是“利令药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