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磊抗病毒治疗的副反应
2021-6-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人物档案
王磊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二级岗,博士研究生导师。医院感染/肝病科主任,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肝病学实验室主任。
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全国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警戒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全国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华肝脏病杂志》等10余家杂志编委。主要从事慢性乙肝、丙肝的抗病毒治疗,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和抗肝炎病毒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承担和参加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病毒性肝炎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攻关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ofViralHepatitis、JGastroenterologyandHepatology、LiverInternational、《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等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
近十余年乙型肝炎最大的进展之一就是口服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推动了慢乙肝治疗。核苷(酸)类似物在早期的临床研究没有发现很严重的副反应,但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病例数的增多和认识的提高,发生副反应的病例也逐渐增多。比较突出的是阿德福韦酯造成的相关肾性低磷,严重的可出现骨软化甚至骨折。虽然现在阿德福韦酯在欧美已经不被推荐,在中国也不是一线选择,但由于该药已国产化、价格便宜且在医保内,医院仍在使用。因此,对于阿德福韦酯的副反应问题,广大基层医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