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保肝护肝,你要了解这些知识

2021-6-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作为身体的解毒器官,肝脏在体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肝脏也是脆弱的,如果不注意,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伤害了它。本期名家访谈,医院全军肝病中心主任汪茂荣,就肝病的防治问题支招。

被忽视的六大伤肝习惯

保护肝脏,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损害肝脏的情况发生,汪茂荣说,生活中很多细节在伤害我们的肝脏,而大家却不得而知,从而诱发肝炎,加剧肝病的病情。他举例说,这些习惯包括:

久坐不动:中医有这么一个说法:“久视伤肝”,“久坐伤骨”。关节、肌腱、韧带属于肝系统,是肝脏赖以疏泄条达的结构基础、重要通道。久坐不动,会使肝疏泄条达系统内的通道不畅通。

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伤肝的主要毒素。豆腐乳、霉变的大米、花生米、瓜子里含有的黄曲霉素可使肝癌发生率提高好几个百分点。保鲜膜、劣质快餐盒遇热会产生大量黄曲霉素。

过量饮酒:酒精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而酒精伤肝,若长期大量喝酒,肝所受的伤害是巨大的。

胡乱吃药:是药三分毒,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至少在种以上,其中不乏阿司匹林、螺旋霉素、口服避孕药等日常药物。

生气发怒:要学会倾诉、解脱、转移,让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中医认为,怒是“喜、怒、忧、思、悲、惊、恐”这七种情绪中,最为强烈的一种不良情绪,而怒伤肝。

睡眠不足:如果睡眠不足,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这样就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影响肝脏细胞的营养滋润,导致抵抗力下降。对于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来讲,原本已经受损的肝细胞将难以修复并有可能加剧恶化。所以要保持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汪茂荣说,以上这些都是伤肝的不好习惯,平时生活中,大家应该尽量去避免。发现上述不良生活习惯的,及时改变从而保护自己的肝脏。

警惕,“药物肝”占非病毒性肝损害四成

这几年,临床上碰到的药物性肝炎越来越多。汪茂荣介绍,前年,门诊曾做过一个初步的统计,结果比较惊人:1年来门诊患者中,药物性肝炎患者居然占到了非病毒性肝炎患者的40%。住院患者中,药物性肝病患者年比9年上升了50%,而近几年陆续收治的药物性肝病患者中,因服用何首乌而致病的居然超过了人。

“药物就是毒物,”汪茂荣清晰地记得,这是老师上药理课跟他们说的第一句话,因为药品进入体内就在肝脏内进行代谢,这一过程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造成对肝脏的损害。他介绍,临床上,对肝损害比较严重的药物大致有八类:1、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保泰松等。2、抗菌药:抗生素类,如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等;大环内酯类药,如红霉素、螺旋霉素、四环素类等。3、降糖类药:优降糖、糖适平等。4、内分泌用药:如口服避孕药、甲睾酮、蛋白同化激素、抗甲状腺药物等。5、抗肿瘤药:如硫唑嘌呤、氨甲喋呤、5-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等。6、精神类疾病用药:如氯丙嗪、三氟拉嗪、安定、奋乃静等。7、麻醉用药:氟烷、氯仿、甲氧氟烷等。8、中草药类:何首乌、黄药子、麻黄、苦楝(川楝子)、苍耳子、关木通、菊三七、鱼胆、青黛、雷公藤、小柴胡汤等。

汪茂荣提醒,老百姓现在特别要注意的是保健品和一些中药,相比较西药,这两大类不好防,使用一定要遵医嘱,根据医生的指导用药,一旦出现异常或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夏季谨防甲肝和戊肝,乙肝病人要劳逸结合

眼下正值夏季,相比乙肝、丙肝等肝炎,汪茂荣提醒,市民更要特别注意对甲肝和戊肝的防范。究其原因在于,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抵抗力下降,而甲肝和戊肝又是经口传播的,所以如果碰到饮食不洁等,很容易中招。所以,把好手口关很重要,具体来说就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生冷食物,少在外面路边排档就餐,餐具等一定要消毒干净。

不过,炎热夏季,高温也是乙肝患者“头号敌人”,受凉感冒以及饮食不洁导致的腹泻都会加重病情。此外,夏季出汗过多还会增加肝脏负担,而肝病患者因肝脏受到损伤,其耐受力较差,在高温状态下比正常人更易中暑。如果不注意保养呵护肝脏,一旦遭受到外来病毒、细菌的侵袭或是其他有害物质的伤害,或是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本已十分脆弱的肝脏就会遭受更加沉重的打击,导致肝脏功能的衰竭。因此,包括肝硬化患者,夏天要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要规律,运动要适度,不过度疲劳,不饮酒,不可贪凉以免加重病情。

汪主任特别提醒,乙肝患者医院,切莫相信所谓的“祖传秘方、特效药,基因疗法、包转阴”等等,都是忽悠人的,不可上当受骗。汪茂荣说,目前患者通过两年正规治疗,只有e抗原和病毒DNA有转阴可能,且转阴率低,表面抗原是不可能转阴的,因此“全部转阴”的说法本身就是骗人的。而且,通过长时间正规治疗后,20%~30%的病人从“大三阳”变成“小三阳”,对小三阳患者继续治疗,使患者血液中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消失,则提示乙肝临床治愈,但小三阳一般不会再转阴。那些敢随便打包票,承诺“大小三阳全部转阴”的绝对是骗子,要当心上当受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lhsjx.com/xsyzl/113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