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名人因癌症去世,预防癌症刻不容缓
2021-6-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2月4日,是第21个世界癌症日。
而2月3日,知名音乐人赵英俊因病医治无效在京去世,终年43岁。
当晚赵英俊实名微博“赵英俊是潇洒哥”发布“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篇小作文”,证实其“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还是输给了癌症”。全文没有一个句号,令人唏嘘。据知情人士透露,病逝的原因是长期熬夜创作导致的肝癌。也许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他的作品经常出现在电影中,即使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也肯定听过他的旋律,如:《港囧》主题曲《清风徐来》
《缝纫机乐队》的插曲《都选C》
《唐人街探案》主题曲《唐人街》
《万万没想到》片尾曲《大王叫我来巡山》
最近狂揽13亿票房的抗癌神片《送你一朵小红花》的电影主题曲,也是由赵英俊作词、作曲、演唱一人全部完成的。听说他在创作这首歌时,不得不吞服止痛片来演唱,之后他在微博上说《送你一朵小红花》将会是他的最后一首歌曲。微博配文:“没想到最后是这样的一首歌曲,但却是那么的贴切,给每个看过电影和听过歌曲的人,送上一朵小红花。”
当时,很多网友都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深意,43岁,正是展露才华创一番事业的时候,怎么就要隐退了?回头再看这句话,五味杂陈,有无奈和遗憾,也有不甘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释然。无论身处怎样的处境,他依然爱着这千疮百孔的世界。疾病可以打倒,甚至摧毁一个人,但无法消灭他的精神。就在赵英俊去世的同一天,原乐视影业CEO张昭也因为胰腺癌去世,终年58岁……同一天,两位名人因癌症离世,癌症到底有多普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有关数据: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近万人,新增死亡人数约万,目前,全球1/5的人在其一生中将会罹患癌症。
其中,乳腺癌成为“世界第一大癌”,在新增癌症病例中占11.7%,其次是肺癌、结直肠癌。此外,每年还有40万儿童确诊癌症。
为什么癌症越来越常见了?
癌症的发生大多与家族遗传、病毒感染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化学因素、辐射原因和心理、精神因素有很大关系。
再加上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热衷于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和进行,如烟酒不离、伤肝熬夜、过度肥胖等等。
越来越多的人们体内存在着癌症细胞,伴随定期体检,有些人可以在很早的时候及时发现自己患癌,而更多人却由于自身对定期体检的排斥心理使得自己在发现疾病时已到了癌症晚期亦或是错过了癌症的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面对癌症这一疾病,只有我们可以正确认识癌症、接受癌症的及时治疗才能为自己赢得抗癌成功的最佳时机。
当然对普通人来说,正确认识癌症也非常有必要,只有真正了解癌症,认识到癌症的可怕性,才能积极改正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以最佳的身体、心理、精神状态面对一切。
关于这个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杀手”,你了解多少?癌症与基因之间有何关联?目前已经发现了近30种遗传性癌症综合征,有许多研究显示了癌症与遗传的相关性。
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结肠直肠癌与遗传相关的比例最高,可达20-30%。不过有时,遗传而来的基因与人们患上癌症并无明显关系,后天因素也在癌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哪些是导致癌症的可控因素?早前,国家癌症中心分析的与中国常见癌有相关性的致癌风险因素高达23种。 这些因素分为饮食因素(摄入不足:水果、蔬菜、膳食纤维、钙;摄入过多:红肉、加工肉类制品、腌菜)、行为因素(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锻炼)、代谢因素(体重超标、糖尿病)、环境因素(PM2.5污染、紫外线辐射)、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HP)、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艾滋病毒(HIV)、EB病毒(EBV)、人乳头瘤病毒(HPV)、华支睾吸虫、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中医院(医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年首次入院就诊患者中,排名前10的癌种分别为:甲状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食管癌、肝癌、鼻咽癌。那么,在了解癌症的特性了之后,今天,就来看看如何预防这十大肿瘤。甲状腺癌——
每年做一次甲状腺B超5%~10%的甲状腺结节有发展为甲状腺癌的可能,但绝大部分甲状腺结节都属于良性,即使发现了,也不需要任何处理。即使发展成肿瘤,甲状腺肿瘤也是愈后较好的一类肿瘤。如果发现颈部不对称,尤其摸到脖子这里伴随着吞咽有肿块时,更要小心,医院就诊。建议每年体检时做甲状腺B超,一旦触摸到颈部有肿块,尤其是不痛不痒的肿块,就要提高警惕了,发现了甲状腺结节,根据医嘱定期随访。肺癌——
不抽烟目前,医学界确认的肺癌致病原因是吸烟。想要预防肺癌,自己不抽烟,劝告周围人不抽烟,不抽二手烟,就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研究显示对中老年男性居民随访15年观察发现,74%肺癌死亡归因于吸烟,每天吸烟1~19支和大于20支的人与从不吸烟者相比,肺癌死亡相对危险度分别增加6.14倍和10.73倍。另外发现,被动吸烟显著增加妇女发生肺癌的危险。此外,肺癌还和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胃癌——
胃不好的人每年测胃幽门螺旋杆菌
胃癌是生活方式疾病,与喜吃腌制食品、油炸食品有关。早在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将幽门螺旋杆菌定为胃癌的一类致癌原,认定胃癌和幽门螺旋杆菌有直接关系。医学界认为,胃癌的发生和饮食有着密切的联系。高盐饮食、霉制、腌制、熏制、油炸食品、剩菜剩饭、吸烟、酗酒、熬夜、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都是致癌因素。每日摄入食盐的量要少于5克(每人≤5g/d,一啤酒盖的量)。其次,多食用时令的新鲜蔬菜、水果、粗纤维食品有助于抗癌。结直肠癌——
少吃煎炸肉食,每年大便常规+肛门指检结直肠癌有8大高危因素:有家族史、慢性腹泻史、大便隐血史、慢性便秘史、精神刺激史等,也要少吃煎炸肉食。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检查有便隐血试验、肛门指检和结肠镜,特别是前两项,建议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都要做,不要怕不舒服,最好要优化生活方式。生活要规律,饮食结构要合理,减少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等脂肪类食物的摄入。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比如芹菜、燕麦等富含纤维素。最后要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乳腺癌——
不要太胖,不要补充太多雌激素预防乳腺癌,主要记住两件事情,不要太胖和不要摄入过多雌激素。除此之外,乳腺癌还是种情绪病,如果总是闷闷不乐,影响内分泌,也会增加发生乳腺癌的概率。乳腺增生会变成乳腺癌吗?城市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病率超过60%。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是乳腺细胞数量增多的表现,发病原因主要是内分泌失调。乳腺增生不是肿瘤,但如果乳腺细胞持续增多,其中一些细胞可能会变异,最终发展成乳腺癌。发生癌变的比例在1~2%之间,绝大多数的乳腺增生都不会变成乳腺癌。卵巢癌——
一年做一次盆腔B超检查卵巢癌的发病率排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三位,但是致死率却是最高,卵巢癌早期症状没有特异性,卵巢又是在盆腔里面,看不到摸不着,70%的患者确诊时就已经是晚期。所以卵巢癌的防治关键在于抢占先机,若能早期发现,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能够从20%~30%提高至60%~70%,部分可治愈。所以年轻女性要重视日常体检,最好一年做一次盆腔B超检查。中老年女性出现不明原因的胃胀、腹胀、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结合B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可尽早发现病变。慎用一些用调经药及避孕药物,月经过早、未生育过或生育时间晚于30岁的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险会增加。怀孕、分娩、哺乳,虽然很辛苦,但这个过程中,孕激素会保护女人,大大增强女人的抗病能力,这种能力越早获得,对于预防卵巢癌越有帮助。宫颈癌——
未成年女孩接种宫颈癌疫苗成年女性每年做宫颈刮片宫颈癌是医学界唯一找到了确切病因的癌症,这个病因就是HPV病毒。而大多数男性生殖器上都有这个病毒,如果女性性生活提早、性伴侣偏多都有可能引起宫颈癌。接种宫颈癌疫苗可以避免感染HPV病毒,有效预防宫颈癌。十来岁的女孩,还没有性生活之前注射疫苗,效果最好。对于成年女性来说,筛查有没有得宫颈癌,最好的办法是一年做1次HPV检测。如果3年都是阴性,可以隔2~3年再做一次检测。另外,医院做一次宫颈液检查,准确性和特异性都非常高。宫颈癌并不可怕,它从癌前病变到患癌症有8~10年的时间,很早期的宫颈癌积极治疗后5年生存率是%,可以治愈。世界卫生组织审议决定年全面消除宫颈癌,主要措施为接种HPV疫苗和开展筛查及早诊早治。食管癌——
少喝酒不抽烟、不吃烫食食管癌的4个危险因素是:喜食烫食、吸烟饮酒、平时不愉快和有既往疾病史。远离烫食和腌制食品,可以预防食管癌。长期吃烫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会损伤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增生间变,导致癌症;少吃腌制食品也有预防作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的居民有食用酸菜的习惯,酸菜中含有的亚硝胺类化合物是种很强的致癌物。此外,吸烟也是食管癌的重要诱因。肝癌——
注射乙肝疫苗肝癌和乙肝、丙肝等引起的肝硬化有关。我国80%以上的肝癌病人与患乙肝有关。接种乙肝疫苗,就能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得了肝炎后,应该积极治疗,即使是小三阳,也要定期随访,必要时作肝穿刺,防止肝硬化。另外建议40岁以上患有慢性乙肝、丙肝的病人,每半年做一次超声检查(B超)和甲胎蛋白(AFP)。发现肝硬化,每3个月做1次筛查,如果有肝脏结节,要做CT、磁共振检查。鼻咽癌——
如果流鼻血时伴有这些症状,要小心鼻咽部位置隐秘,不易检查,所以鼻咽癌初诊误诊率较高,患者延误诊断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鼻咽癌患者确诊时病期偏晚。早期症状缺乏特征性,所以一旦出现复视和头痛,病情都已进展到中晚期。如果出现颈部肿块、回吸血涕、单侧耳鸣耳闷等鼻咽癌常见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另外,鼻咽癌还会以头痛、神经痛等非鼻咽部症状为首发症状。鼻咽癌如果早期治疗,治愈率在90%至95%左右;但如果拖到后期,治愈率就差一点。但整体来说,这些年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方案经验累积,对于鼻咽癌的治疗还是很有效的。小泰温馨提示:预防癌症,吸氢、喝富氢水,远离病痛!
除了上述一些预防方式之外,对于癌症目前还有一种最新的辅助方式。那就是通过吸氢来改善。
氢分子发挥抗肿瘤作用最早的研究见于1975年,Dole等利用患有鳞状细胞癌的无毛白化小鼠作为模型,在8个大气压下对小鼠进行2周的呼吸氢气治疗,结果表明氢气作为自由基衰减的催化剂能够诱导皮肤癌的退化,从而得出呼吸高压氢气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新策略。暨南医院总院长徐克成教授《氢气控癌——理论和实践》中,对82例吸氢的中晚期癌症患者随访后得出的结论,“每天吸氢气至少1.5小时,连续吸3个月及以上,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体能可获改善,病情进展得以控制。”钟南山院士也极力推荐吸氢控癌和预防癌症!徐克成认为,一方面吸氢可以抑制癌细胞,另一方面吸氢可能保证机体有足够能量供应,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END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总以为疾病和死神只会光顾别人。”正是这种对身体的无所谓,反过来也在遭受它的报复。这世上,所有的猝不及防,都是蓄谋已久。你无视健康,也终将付出惨痛的代价。年,我们学到了,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正确的方式来预防疾病,积极面对每一天。在即将到来的牛年,祝愿大家都有个好身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