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乙肝的大小三阳
2016-12-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很多人都对乙肝大、小三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都知道乙肝大、小三阳的传染性对于家人朋友的影响,所以乙肝大、小三阳在大家的观点中看来是一种比较招人“讨厌”的一种疾病,由于小编专业知识的水平有限,特意到盛德健康体检中心医疗总监徐嘉惠教授那里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咨询,以下就是徐嘉惠教授撰写的关于乙肝的“大、小三阳”解析与预防的文章,希望患有乙肝的“大、小三阳”的患者一定要仔细的阅读本文。
在乙肝抗原、抗体的化验单(乙肝五项或六项)上,人们经常会看到貌似相近的二种组合,即:
第一种组合:
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HBeAg+(乙肝e抗原阳性)
HBcAb+(乙肝核心抗体阳性)
第二种组合:
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HBeAb+(乙肝e抗体阳性)
HBcAb+(乙肝核心抗体阳性)
对第一种组合我们称作“大三阳”,第二种组合称为“小三阳”。
那么,“大、小三阳”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体现在个体身上又是一个什么状态呢?相信许多人对此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甚至心存疑虑。
由于“大、小三阳”在乙肝感染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所以有必要在此做个讨论,以提高我们的认识。
让我们先交代几个有关的原则性概念:
一、乙肝的“大、小三阳”不是医学术语,是人们惯用的俗称。
二、见到“大、小三阳”,可以肯定人体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它是人体病原体(病毒)之间一种特殊的感染状态。
三、在临床上,可以把有“大三阳”表现的人称作:乙肝病毒携带者,把“小三阳”称作: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四、不能把乙肝的“大、小三阳”感染状态,认为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有病毒感染,不等于发病)。
对“大、小三阳”的具体表现和区别见列表:
名称
抗原抗体
表现特征
总体应对措施
乙肝病毒携带者
(大三阳)
HBsAg+
HBeAg+
HBcAb+
①体内病毒水平高
②ALT★正常
③29%会出现ALT波动,3%胆红素升高
④如病毒与机体免疫平衡状态被打破出现肝炎表现
①一般情况不需治疗
②当转氨酶增高时,考虑抗病毒治疗
③对“小三阳”应每6~12个月,“大三阳”每6个月检测一次酶学,彩超及HBV—DNA(乙肝病毒基因定量)。
④对DNA阳性者每3~6个月应检测酶学等相关检查。
⑤45岁以上者要注意检查甲胎蛋白,每6个月一次。
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小三阳)
HBsAg+
HBeAb+
HBcAb+
①体内病毒水平低
②ALT正常
③可有4%出现HBeAg再(+)。
24%在保持HBeAg(-)时会有ALT波动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曾称为谷丙转氨酶,即GPT)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小三阳”在抗原、抗体上的根本区别是:
“大三阳”——HBeAg+(e抗原阳性)
“小三阳”——HBe+(e抗体阳性)
切记HBeAg(e抗原)的存在与消失,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HBeAg是“病毒活动型”的一个标志。HBeAg持续存在(阳性)表明机体处在慢性病毒感染状态,病毒还在活动。
一旦HBeAg消失,HBeAb出现(称为血清转换),则是预后良好的象征,病毒复制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降低(不传染或较少具有传染性)。
所以,说句通俗的话:“小三阳”比“大三阳”好。
总结1、不论“小三阳”还是“大三阳”,都是人体对病原体的一个携带状态,是病原体和人体免疫状态保持的一种平衡。
这种平衡状态体现了二方面特点:一方面是病原体引起机体组织的损害轻微,功能障碍轻微,所以缺乏临床表现;另一方面是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以清除病原体,因此病原体长期存在人体内。
2、一般不需治疗。
3、对“大、小三阳”应根据病毒复制指标(HBV-DNA)来评估传染性的大小。
4、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大、小三阳”者不能从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托幼保育等工作。
相信,了解上述内容,您或他人如果也是“大、小三阳”,就会正确理解和认识这种感染状态的本质了,同时会更好的善待自己和善待他人。
白癜风药后天的白癜风遗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