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及乙肝quot两对半quot

2016-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乙肝简介

乙肝(Hepatitis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引起的肝脏炎症性改变。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发病率较高、传染性较强,是威胁肝脏健康的一大慢性杀手。人体在感染乙肝病毒后,如果身体免疫力不强,就可能由急性肝炎转为慢性乙肝,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控制病情,稍有不慎,部分患者则会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近些年,乙肝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乙肝患者的治疗现状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大多数人依然对乙肝“谈虎色变”,对乙肝患者“敬而远之”,究其原因,则是因为人们对乙肝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以下我们就有关乙肝的相关知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二、乙肝传播

  乙肝虽然传染性强,但是传染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性接触传播,日常生活中,拥抱、握手、进食等则不会引起乙肝的传染。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自身免疫系统已经成熟,人体在感染乙肝病毒后,有90%的几率患者会自愈,只有10%左右的几率患者则会转为慢性乙肝,需要长期治疗。因此,对乙肝患者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敬而远之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原因如下:首先,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其局限性,只要做好相关预防,就不会感染上;其次,接种乙肝疫苗,体内会产生乙肝抗体,有了这层保护,即使与乙肝患者朝夕相处,也很难感染上乙肝。

  一些患者在感染乙肝后非常焦虑,觉得就是被判了死刑,活不长了。事实上,正如上面所说,急性感染期的患者只有少数会转为慢性乙肝,而慢性乙肝患者中又有一部分在接受正规治疗后可痊愈,只有8%~20%的患者由于治疗不当发展为肝硬化,继而发展为肝癌,而从感染乙肝到肝癌,这中间的发展时间长达30~50年,所以,就算患上乙肝,患者也不用害怕,只需放宽心态,坚持治疗,将病毒控制在安全线以下,就不会危及生命,并能像正常人一样活得长久。

三、乙肝“两对半”

检测乙肝的常见化验项目,俗称“两对半”。当你拿到一张化验单的时候,肯定会犯怵,自己的化验单是什么意思?而大多数朋友发现有些项目呈阳性后,更是紧张得不得了。这里也教您学学看乙肝化验单,了解到底啥叫“两对半”,以便打消不必要的疑虑。

所谓乙肝两对半是指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这是第一对),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这是第二对)以及乙肝核心抗体(这是半对),俗称乙肝两对半。他们各自代表的意义如下。

四、大三阳和小三阳

了解了乙肝两对半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以及常见的阳性结果,从而进一步了解他们各自都代表着什么意思。

解析:“”阳性,即平时大家俗称的“大三阳”,说明此时乙肝患者病情处于活跃期,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解析:“”阳性,即我们平时讲的“小三阳”,说明此时乙肝患者病情相对大三阳来说较轻,但只是表示病毒复制慢,传染性弱,如不及时对病情控制,肝脏受损严重将导致病情加重。

解析:五项全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恭喜你,说明没有感染乙肝病毒,但是体内也无抗体,需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

解析:“1”阳性,其余为阴,为急性HBV感染早期,乙肝病毒携带者。

解析:“2”阳性,其余为阴性,说明体内有抗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此时需要判断抗体强弱,如果变弱,需及时注射乙肝疫苗。

解析:“13”阳性:表明患者急性乙肝感染早期,传染性强。

解析:“”阳性:表明患者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处于急性感染恢复期,体内乙肝已经产生免疫力,极少是乙肝隐匿感染,可通过查HBV-DNA定量来鉴别。

五、结语

乙肝五项,是临床常用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的俗称,通过乙肝五项检测,可以间接了解乙肝病毒的存在和复制的情况,但是它们无法精确反映病毒数量和病情的变化。例如,有一种特殊情况,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物质,阳性结果提示病毒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但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此时血清中无HBeAg,但可产生抗HBe,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查HBV-DNA来判定是否还有病毒存在,而检测HBV-DNA则是通过检测病毒的核酸直接准确地检测乙肝病毒的活动。

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目前尚无绝对有效的药物问世。乙肝的治疗仍然提倡保肝、提高免疫、抗纤维化及抗病毒等项综合治疗。从目前临床看,乙肝治疗应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任何一个迁延性或活动性的乙肝,其治疗的目标是将其恢复至乙肝的初始阶段,即乙肝病毒的携带状态,并使其长期稳定于此状态;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视为基本正常状态,不必刻意用药治疗,只要做好复查、随访、预防等项工作即可。









































治好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中药可以治愈白癜风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lhsjx.com/xsyyf/4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