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三十四nbsp注意小三阳慢性

2016-11-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03-14)

我今年27岁,母婴传播。前些年发现时已经是“小三阳”,没有经过治疗,长期以来肝功正常,病毒低于1.00E+05IU/ml。请问:1.病毒阴性的“小三阳”携带和非活动性的乙肝病毒携带是不是一回事?2.我这种情况的检查是否是您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半年一次?3.我现在的状态是否称为病毒清除期?需要注意些什么?

28岁。年体检,“大三阳”携带,肝功能正常。年阳,ALT,AST,HBVDNA4.48E+07IU/ml,在该次肝炎发作后除对症处理外,并没有抗病毒治疗。病毒自行逐渐由7次方降到现在低于1.00E+05IU/ml,肝功正常,“两对半”1、4、5项阳性。请问现在是什么情况?需要治疗还是观察?需要定期检查吗?(-03-21)

两种“小三阳”慢性携带的感染过程有什么不同?

上面两位网友都是“两对半”1、4、5项阳性,肝功能正常,病毒低于IU/ml,的血清检查结果完全相同,一般都叫做“小三阳”慢性携带。你如果看她(他)们的感染过程却很不一样。

用户女士一开始发现时就是“小三阳”慢性携带(其实小儿绝大多数都是“大三阳”携带,她此前应该也是,因没有检查被错过了),没有肝炎发病,如果不做检查,一辈子也不知道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规范的医学术语是“慢性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是由“大三阳”慢性携带演变而来的。一般要经过20-40年才到“小三阳”,这位女士是提前了。

zsh先生由“大三阳”携带、慢性肝炎发病,未经抗病毒治疗而自发的进入慢性携带。慢性乙型肝炎极大多数是经过抗病毒治疗后恢复的,也可有少数“大三阳”肝炎长时间后自发恢复的(“小三阳”肝炎罕有真正的自发恢复)。zsh先生当时转氨酶很高,反映免疫活动程度较高。病情急性加剧、转氨酶升高到一、二千单位的患者,经历了很大的风险,却可有相当比例能自发恢复为慢性“小三阳”携带。经肝炎抗病毒治疗或自发恢复的,规范的医学术语叫做“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

为什么要重视两种慢性携带的区别呢?因为感染过程不同,预后也有相当的差别,需要不同的对待。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有相同的发展阶段吗?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都要经历几个连续的时期:免疫耐受期(“大三阳”)、免疫清除期(“大三阳”或“小三阳”肝炎)和免疫控制期(或感染恢复期,“小三阳”)。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都经过明显的免疫清除期;慢性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也经过免疫清除期,但因炎症极其轻微,患者在漫长的岁月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这一时期。

慢性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有什么特点?

极大多数慢性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已经检不出血清病毒,肝细胞内也只剩下少数乙肝病毒,复制活性已经很低。新生的肝细胞很少再被传染,已经感染的肝细胞终将衰老死亡,病毒感染的细胞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清除了病毒,乙肝病毒感染不会是终生的。

一般而言,这种经过漫长岁月、免疫活性逐渐发展,而病毒水平逐渐降低的“小三阳”携带状态比较稳定,没有特殊情况(如酗酒),发生“小三阳”肝炎是很少的。经过不定时间(几年到十几年)表面抗原都会转阴而结束携带状态。我国当前大约有七千多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包括“大、小三阳”携带、肝炎和肝硬化),这种由“大三阳”携带自发转为“小三阳”携带后,缓慢结束携带的慢性感染者约占总数的75%。

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有什么特点?

由“大三阳”慢性携带发生肝炎,恢复后转为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携带状态不是很稳定,如果原来是“大三阳”肝炎经普通干扰素治疗转为非活动性携带,在位之中1年内大约有15%会复发,以后复发的就很少了;经长效干扰素治疗有效的患者复发率会低得多。因为“小三阳”肝炎是变异的乙肝病毒,经普通干扰素治疗转为非活动性携带,在1年内大约有70%会复发,1年后还会有复发,最终能稳定携带的很少;经长效干扰素治疗转为非活动性携带,复发率也很高。“大三阳”肝炎经核苷类药治疗,需要几年后E抗原才能转阴而成为非活动性携带,但仍需延长治疗,过早停药大都要复发。由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免疫控制期)复发的,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第四个时期:免疫复活期。

两种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须有不同的检查方案吗?

不同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须有不同的检查方案,请看前几周贴出的博文《评论三十:不同病情的检查常规》。









































儿童白癜风能治好吗
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lhsjx.com/xsyyf/1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