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阳与大小阳有何区别中医怎么辨证治
2019-3-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所谓“小三阳”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学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其中与“大三阳”的区别在于大三阳是e抗原阳性、e抗体阴性,而“小三阳”是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小三阳”患者分两种情况,其一是病毒阴性的小三阳,其二是病毒阳性的小三阳,某些人常认为大三阳严重而小三阳就没事,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病毒阳性小三阳的危害越来越受到肝病专家的重视。
小三阳有哪些症状?小三阳症状是有潜伏期的。这段潜伏期为3个月,在潜伏期过程中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随潜伏期而长短不一,下面介绍下小三阳都有哪些症状。
1全身表现
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
2消化道表现
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3黄疸
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乙肝患者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会出现黄疸,皮肤、小便发黄,小便呈浓茶色等乙肝症状。
4肝区疼痛
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5肝脾肿大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患者常有肝脏肿大。晚期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无明显肿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淤血,可引起脾脏肿大。
小三阳与大三阳有何区别?01传染性。两者的传染强弱有所不同,大三阳的传染性较小三阳强,而且大三阳演变成慢性乙肝的可能性也比小三阳大。小三阳演变成肝硬化、肝癌的可能性相对大些。
02数据性。由于乙肝病毒的不同,小三阳大三阳的病毒数量、复制程度也因此不同,大三阳患者体内有乙肝病毒的呈现活跃复制状态,小三阳因肝功能长期正常,稳定性较高。
03检测性。检测结果均有不同,大三阳表面抗原、乙e抗原和核心抗体是阳性,小三阳是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是阳性。
不管是小三阳还是大三阳,它们代表的只是病毒的复制程度,并不能反映病情的轻与重,大小三阳患者体内的血液、唾液、精液等都有传染性。
怎么预防小三阳?一从传播途径上预防:亲密接触:在生活中,特别注意的细节,特别是和乙肝患者用品,如毛巾,牙刷等日常用品。患者的餐具和牙刷、毛巾、茶杯等生活用品应该分开使用,要避免乙肝病毒通过健康者的伤口进行感染。
医源性传播:不管什么检查,医院,减少医源性带来的传播乙型肝炎。在进行文眉、纹身、打耳洞时,应该到消毒设施完善的地方进行,应尽量使用一次性的医疗器械,避免使用被乙肝病毒感染的器具造成传染。
性传播:性传播是乙肝小三阳的传输最广泛的,是防止性传播是最重要的,性传播疾病的预防,首先根据看它是否适合生活,如果可以夫妻生活不能太频繁,最好是戴避孕套过婚姻生活,并有一定要注意卫生。
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预防血源性主要是从血液中的乙肝患者,尤其是他们的伤口接触乙肝患者伤口。当身体出现皮肤破损或伤口时,应该避免与乙肝小三阳患者的亲密接触,减少被传染的可能。
阻断母婴传播:第一次怀孕前,到医院详细乙肝检查,确定是否适合怀孕,最好在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高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注射乙肝疫苗遵循0,1,6的原则,有效地防止,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效地防止传播的机会。
二日常生活习惯预防:饮食平衡:不要暴饮暴食或常饥饿,这种饥、饱不匀的饮食习惯,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的失调。所以,饮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多饮水:天气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以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少饮酒: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要知道肝脏代谢酒精的能量是有限的,多饮酒会伤肝。据医学研究表明,体重60公斤的健康人,每天只能代谢60克酒精,若超过限量,就会影响肝脏健康,甚至造成酒精中毒。
服饰要宽松:古人云:宽松衣带,披散头发,形体得以舒展,气血不致淤积。肝气血顺畅,身体必然强健。
心情舒畅:乐观使人健康。由于肝喜舒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要想肝脏强健,首先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如果违反这一自然规律,就会伤及肝气,久之,易导致肝病。
适量运动:多做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健身体,又可以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之目的。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小三阳?
中医治疗小三阳采取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的办法,中医治疗小三阳患者,主要是根据其治疗原理来进行的,而它的原理主要以扶正去邪直达病灶的方法,而增强其患者的体质问题,有助于清除其身体的病变肌能,达到抵抗力提高的效果,也有去除邪毒的目地。
据相关研究发现:中医治疗小三阳常采用清热去毒的药剂,通过理气活肝等功效,以达到帮助气血运行的效果,通过益气养血滋阴等身体的调理,达到帮助去湿健脾的桨,而补充肾脏器官的调整,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能从内调理小三阳患者的免疫能力,活血化瘀,增强B细胞功能等疗效,能辅助治疗减少耐药性和药物的毒副作用,且转阴后不易反弹。
中医将慢性乙型肝炎小三阳患者辨证分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和正虚邪留。
1肝胆湿热
临床表现为胁胀脘闷,恶心厌油,纳呆,身目发黄而色泽鲜明,尿黄,口粘口苦,大便粘滞秽臭或先干后溏,或饮而不多,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或弦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疫毒。
方药:协定方清肝Ⅰ号。苦参,土茯苓,赤芍,虎杖,云茯苓,炙鸡内金,炒柴胡各15g,郁金,野菊花,蛇舌草各20g,茵陈,益母草各30g,同时可随证加用车前草,垂盆草,鸡骨草。
2肝郁脾虚
表现为胁肋胀满疼痛,胸闷太息,精神抑郁,性情急躁,纳食减少,口淡乏味,脘痞腹胀,午后为甚,少气懒言,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大便溏泻或食谷不化,每因进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加重,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沉弦。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中。
方药:逍遥散或柴芍六君子汤化裁。柴胡、枳壳、焦术、香附、佛手、生麦芽、生谷芽各10g,白芍、茯苓、党参各15g,山药30g,炙甘草6g。
3正虚邪留
临床表现较轻微,仅有1~2个脾虚症状,无热象,无肝郁症状。
治法:扶正解毒。
方药:本院制剂健肝散加减。黄芪20g,枳实15g、苦参20g、茵陈20g、丹参15g,香附10g,郁金15g,柴胡10g,白芍20g,晒参15g,甘草6g。
温馨提示:以上具体方药剂量请咨询医师。
“小三阳”的存在无论是怎样一种形式,对人体健康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及时彻底地清除它们不容置疑。
祝大家天天开心!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