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预期延续笼罩债市谨慎心态弥漫

2016-4-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紧缩预期延续笼罩债市谨慎心态弥漫

加息"靴子"并未如市场所预见的那样在端午节落下,但这并没有消弱市场依然高涨的紧缩气氛,特别是随着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公布邻近,业内多数机构认为,受食品价格和翘尾因素影响,5月份CPI增幅可能从4月份的5.3升至5.5左右,超过3月份5.4的年内高点。因此,市场对央行出台紧缩政策预期高企。  有业内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虽然市场预期经济有下滑趋势,但猪肉等的价格延续走高,5月至6月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连创本轮新高将会是大概率事件。在这1背景下,央行的关注重点还是控通胀,货币政策仍难言放松,债券市场也将在加息预期笼罩下延续弱势。  本周二央行在例行的公然市场业务操作中发行了20亿元人民币1年期央票,并恢复了暂停3周的28天正回购操作,交易量为1000亿元,央行上次进行28天期正回购为5月17日,操作量为30亿元。周四央行发行了270亿元3月期央票,如市场预期恢复91天正回购操作,交易量为100亿元。这样,由于本周公然市场资金到期量为2260亿元,意味着本周央行向市场净投放870亿元的流动性,但市场资金紧张的格局依然不减,9日银行间同业拆借隔夜利率在前一个交易日上涨80个基点后继续上行20个基点。  相干资料显示,本周在紧缩预期不断升温的冲击下,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再度紧张,包括货币市场资金价格、现券收益率、一级市场新债发行利率等,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行。资料显示,8日招标的5年期国债利率在略高于市场预期的同时,其1.36倍的认购倍率也创下今年以来的新低,显示市场观望情绪浓重。国海证券分析师李杰明认为,目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紧缩预期仍较为强烈,这使得市场心态也普遍趋于谨慎。由于5月通胀率可能继续走高,市场预期央行可能在6月再度加息,另外,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的可能性也依然存在。  央行6月3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重申,今年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重视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就此,包括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内的众多业界专家预计,6月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几率很大,但加息则需要在经济金融数据公布后才能明朗。"目前的情势是大家都在等紧缩政策的"靴子"落地,靴子不落下来,债市就会在忐忑中运行。"  招商银行分析师刘俊郁认为,虽然多数机构均预期CPI将在6月份冲顶,但从目前猪肉、蔬菜等价格的走势来看,仍然不能判定以后物价水平将会较快回落。因此,无论是抗通胀还是改变实际负利率局面,均要求存款利率进一步抬升。整体来看,当前加息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仍然较大。刘俊郁表示,1000亿元28天期正回购的推出,主要还是出于平衡未来一段时间资金面的考量。从货币深度回笼的角度分析,在法定准备金率已到达21高位的背景下,虽然后期准备金率工具还有一定动用的可能,但逐渐被三年期央票取代已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从M2增速、信贷投放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准备金率水平已显著压低了货币乘数与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白癜风该如何医治冲动;另一方面,后期三年期央票等操作,预计也能够充分对冲掉外汇占款的增加。  有券商分析师认为,从4月和5月PMI数据来看,经济增速明显处于下滑态势。从宏观经济基本面来看,这或许会舒缓央行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但是居高不下的CPI则可能促使央行更多地采取价格工具来处理目前的负利率态势,这将会抬高目前债券市场的利率中枢。另外,也有一些利多的因素,如股票市场行情不好,全球避险情绪加重等。因此,这段时间将会是多空因素交织的阶段,从目前来看,债市空方恍如略占上风。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盛宏清表示,当前市场已堕入资金的"紧平衡"格局当中,在高通胀压力之下,监管层将延续发力以使市场流动性回归并保持在一个公道的常态。他同时认为,央行增量正回购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平滑下半年的到期资金。  明显,无论是政策面还是资金面看,债市都面临不利的因素,市场的谨慎心态也在不断升温,但仍有乐观者认为,加息对债券市场的负面冲击常常体现在前期,在加息中后期,市场对经济增长回落的预期增强,债券对利率反应钝化,反而有利于酝酿债市的阶段性投资机会。汇丰晋信安稳增利债券基金经理钟小婧表示,短期内紧缩政策仍将延续,未来数月内仍有加息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但目前债市已基医治白癜风权威医院本反应了对紧缩政策的预期,债券投资价值已开始显现。在通胀对债市利空与经济基本面对债市利多的博弈下,目前债市表现以振荡为主,但进入3季度,随着经济增速回落,通胀水平见顶,政策紧缩力度减弱,债市将迎来较好的收益机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lhsjx.com/xsycr/7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