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叔肝癌扩散,正好我看到了这篇
2021-7-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http://m.39.net/news/a_5863504.html今天下班以后,传来吴孟达确诊肝癌的消息,据说是春节前发现的,已经扩散,但是还手术了,现在肿瘤科化疗。达叔,给我们带来多少欢乐啊可是,网上又是一如既往的论调。一、不要体检,查出来吓死二、癌症就是死缓三、手术和放化疗死得更快他们这么想,自然有他们的逻辑,尤其是肝癌。其实,正是因为他们这么想,才有这样的结果!我见过一个人,50岁了,某个大单位的正式职工,每年他们都安排员工体格检查的,他是个乙肝患者,但是现在只是病毒携带者,小三阳,没有什么不舒服了。他就照常该吃的吃,该玩的玩,没有把体检当回事儿,以至于最近好几年都没有去体检。去年他家属打我电话,说最近几个月消瘦了三十多斤,胃口也不好,我电话里基本排除了糖尿病、甲亢以后,结核又比较少,我就重点考虑肿瘤了,我一听他有乙肝,心里就咯噔一下子。别是个肝癌吧。第二天我见到他,瘦骨嶙峋的,说话有气无力的,面色晦暗,典型的肝病面容。我摸了一下,肋缘下肝脏可触及,我说别的先不查,做一个肝脏彩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结果很快出来了:肝脏占位11cm,淋巴结转移,甲胎蛋白四百多。肝癌晚期确诊。肝癌怎么查不出来呢?包括肝癌在内,相当多的癌症,早期是没有什么症状的。像他这样,肯定查不出来的。实际上他吃不下饭,乏力、消瘦的时候,肿瘤已经长到相当巨大,在和他争夺营养了。90%以上肝癌病因明确包括肝硬化?HBV感染?HCV感染、酒精?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和糖尿病等,以及致癌物的长期暴露,如黄曲霉毒素和马兜铃酸(是很多中药方的常见成分)等,肝癌家族史可显著增加病毒感染人群的肝癌发病风险。筛查和监测可早期确诊小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增生结节?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LGDN)?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HGDN)?早早期肝癌?早期肝癌这一过程,是相当漫长的。所以有充足的时间在2cm以内发现它,除非你不体检。进展期以后,你懂的。检查肝癌最常用的方法一、腹部超声操作简便?灵活?无创和价格低,对于直径2cm的肝癌,超声39%~65%能发现。是肝癌筛查与监测最重要的工具。二、CT、MRI多排螺旋CT和MRI是诊断肝癌及临床分期最重要的工具,肝硬化结节≤2cm,采用增强MRI检查,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0%和96.6%,就是说仅有4%发现不了,3.4%错报。缺点就是有点贵。三、AFP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晚期肝细胞癌比例较多,AFP的灵敏度可达72%~87%。现在早期肝癌不断增加,AFP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也有所下降。AFP水平与肿瘤大小有关,部分良性肝病?肝母细胞瘤和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AFP也会升高。2cm的肝癌中,AFP正常的比例为50%~70%?5cm的肝癌也有20%~30%的AFP正常。总体上看,AFP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为25%~65%,特异度为80%~94%。四、DCP、AFP-L3DCP也称维生素K缺乏症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AFP?L3是AFP的岩藻糖基化变异体,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AFP主要成分为AFP?L1,肝癌患者AFP主要成分为AFP?L3。这两个可以和AFP综合起来提高确诊率。在有肝癌风险的人群中,终生监测有助于肝癌的早诊早治,降低其病死率。对47项研究(包括例肝硬化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监测可显著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率和肝癌根治率,与肝癌患者总生存率有关,监测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为50.8%,而在非监测组患者仅为27.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推荐,肝癌高危人群间隔6个月监测1次。
年第一期的《中华肿瘤杂志》刊登的《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版)》指出:
肝癌高危人群,6个月1次腹部超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监测(常规监测);
肝癌极高危人群,3个月1次常规监测,6~12个月增强CT或MRI检查1次,以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率和降低监测成本;
低中危人群中,肝癌年发生率低,可延长监测间隔为1年或以上。
肝癌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五年生存率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的资料显示,直径小于5厘米的小肝癌根治性手术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达72.9%,小于2厘米的肝癌手术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达86.4%。这和总体的12.5%的5年生存率差十万八千里吧!你想想,五年后八九成的人活着和八九成的人死了,那早期手术和晚期发现能一样吗?很多人说晚期我可以找吴孟超那去,可以啊,那是我的母校。吴老年的,明年周岁了,医院手术技巧很高。可是咱不能先来找我查个彩超和AFP吗?参考阅读:癌症筛查体检常识癌症的26个真相联勤医院八一健康管理中心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郑州市友爱路42号-八一有情健康无价负重前行,众志成城!大医精诚,大家保重!王瑞金做该做的,做能做的,做愿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