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23

2021-7-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行政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huiwenxuexiao.com/chaoliu/xinchao/3034.html

○绪论

◎证,一位医学家给个定义,表现为一组症状、体征的一种个体对疾病动因作出的反应状态。

◎本质上是一种状态,辨证论治实际上是调整状态。

◎疾病动因,西医讲的细菌病毒,中医讲的外感六淫,跟人体作用后产生的状态,多了人体与病因的互动。

◎风寒犯肺也是大概定的,咳嗽、痰白、鼻塞是肺系统,恶寒、发热是全身,实际上是全身状态加局部状态,中医辨证论治,既调整局部状态也调整全身状态。

◎辩证,按照四诊搜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恶寒、发热,问诊;发热、脉象,切诊;咳嗽、鼻塞,闻诊;痰白、流鼻涕、舌象,望诊。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法则与方法。

◎风寒犯肺,原则是祛风散寒。可以用药物,桂枝汤、麻黄汤;可以艾灸;可以温针灸;可以熬碗姜汤或洗个热水澡。比较容易操作的用药,兼顾性更强,可以对证,可以对症;针灸,一组穴位如同中药配方,可以有散寒,有止咳。

◎病症证,三者关系。

◎同病异治,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机变化不同,即证不同,治法也不同,同病异治的本质是同病异证。

◎感冒也有,烘热泛绯、恶寒轻、发热重,热寒比例不一样,流黄涕、痰黄、舌尖红,舌尖指舌体,舌红苔薄黄、脉偏数;或者有,头身困重、苔白腻、有沉重感,有沉重感、有粘腻感是湿。

◎三种病人体质不同,外邪作用产生的证不同,治疗分别为祛风散寒、祛风散热、祛风散寒祛湿,针对的不是病毒,是整体反应状态;西医同一时间地点同一流感,治疗相同。

◎同病异治,可以出现在一个病人身上不同阶段。感冒在广东,阳气浮在外,很多人开始有点热,咳嗽痰黄咽痛,发展过程中,由于现代人阳虚,加上过度治疗,多有转寒倾向;还有人热体质,第一天咳嗽痰白鼻塞流清涕,过两天没治痰黄鼻涕黄,三天会有三种不同状态,哪一天来,按哪天的证治疗。

◎证跟病比较,证的变化更大一些。感冒三天内没好,病都是感冒,但可能三天有三个证;乙肝二三十年都叫乙肝,中医一开始叫肝气郁结,过一段淤血,过一段湿热,西医就一条主线,护肝抗病毒,临时不舒服有对症药物,肝功能异常也有临时措施,但整个过程原则不变,但从控制肝功能及转阴率整体考量,中西医差不多,大三阳转小三阳有难度也有概率,小三阳转阴概率相当低,中西医都困难,但中医平均经费的一些。

◎从方法学角度。中医更符合辩证法,针对一点的药力,中医不如西医。

◎异病同治,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现相同的病机或是症候,用相同的治疗。

◎如,肝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中医西医都是不同的病。但共同点是,下垂机理是一样的,中医治疗差不多,脾主升清,病机是脾气虚,无力升举,中医补脾升举为主,很出名的方为补中益气汤,在此上加减,差不多都这个基调。轻度效果好,中度效果一般,重度的一般做手术或用其他物理疗法,重度的西医有手术,轻度的西医没有相应的药,西医没有升降概念,无法验证,通过动物实验更难,动物是横向的。

◎中医病证症大概比例为2/6/2;西医病症8/1,还有一成,西医有些病,有类似证的东西,如分期分阶段分亚型,但分亚型治疗的原则差别不会太大,而中医的风寒风热是完全反过来的。

◎各有优点,都抓住了普遍性规律,所谓病,大家都一样,中医抓住了个体特征,同一病不同反应状态,按反应状态来,属于量体裁衣,但很考量裁缝手艺,裁得不好,不如买套装。

◎中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lhsjx.com/xsycr/11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