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约有12亿乙肝带毒者一个办法就能

2020-11-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本文作者:刘敏医生

肝癌是我国死亡率第二的癌症而80%的原发性肝癌是与乙肝病毒有关我国约有1.2亿乙肝带毒者,他们就生活在大家周围,也在和大家密切接触着,大家需要交往,需要交流,和乙肝带毒者在一起是否就要被传染上乙肝病毒呢?

乙型肝炎主要分4类

1、急性乙肝

病程在半年内称急性乙肝,一般起病较急,有轻重不等的症状,多数人表面抗原多在半年内消失,少数可变成慢性乙肝。

2、慢性乙肝

病程超过半年称慢性乙肝,可有轻重不同的症状,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如果没有乙肝病史,也没有近期的化验结果,首次发病有时很难判断是急性乙肝还是慢性乙肝。

3、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如果没有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仅仅是表面抗原阳性,不论是“大三阳”或是“小三阳”.也不论HBV-DNA阳性或阴性,均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它占乙肝感染者中的大多数。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虽然没有症状,甚至肝功能也正常,但是肝脏存在慢性炎症,如果不治疗,最终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这些人其实不是真正的携带者。因此,如果没有肝组织学检查的证据,要进行长期的、动态的观察,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4、重型乙肝

病情发展迅猛,症状很重,如不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

感染了乙肝病毒,就会得慢乙肝吗?

要知道任何一个病原体要想成功感染人体,取决于这两大要素:病原体感染的浓度和自身的毒性、接触者(被感染者)的自身免疫系统的强弱。如果进入人体的病毒量不高,病毒的毒性又不强,那么病毒很快就会被自身的免疫系统消灭。但是如果进入体内的病毒量很大,或者病毒毒性很强,再或者人体的免疫力很弱,使病毒在人体成功定居,从而被感染。

乙肝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1、医源性传播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经输血(包括血清、血浆、全血及其它血液制品)后引起的肝炎为输血后肝炎。近年来通过敏感的血清学筛检方法,使输血后肝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2、母婴传播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产)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随着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已大为减少。3、接触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带有HBV的血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等通过易感者的皮肤、粘膜的破损处进入机体,而非经粪-口传播,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

这些行为都不会感染上乙肝病毒

但是,乙肝病毒毒性没有那么凶猛,因此如下的行为都不会引起乙肝病毒的传播:   1、一起就餐因为人的口腔、食道、胃肠道的细胞,没有乙肝病毒的受体,所以乙肝病毒无法进入到这些细胞内,这些部位也就不会感染乙肝病毒。另外,人体的消化系统拥有强大的免疫功能,像鸡蛋壳一样,能在某种程度上阻止乙肝病毒从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再加上乙肝病毒的生长繁殖还需要很多物质的帮忙,而这些物质在人体消化道里是没有的。因此,就算你不幸吃进去了乙肝病毒,也不必惊慌:病毒要么在你的肠道内被干掉,要么被排到厕所里,不会因此而感染上乙肝病毒的。2、相互握手尽管在乙肝带毒者的汗液中可能检测到乙肝带毒标志物,但握手仍是安全的。实际上,健康人的手上可以沾染很多种微生物,有人研究发现,手上的病菌、病毒多达成千上万,他却不会发病。这些病菌、病毒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不是病菌、病毒落到手上就一定发病,人体还有自己的抗病能力,汗水中也含有一种酸类,不利于病菌、病毒的生长。你要注意洗手、就更不成问题了。   3、礼仪性接吻乙肝带毒者的唾液中可能含有乙肝带毒,但礼仪性接吻不沾染唾液,属于“干接吻”,即使口唇相互接触也没有问题。爱人间、相恋者的双方唾液混合可能有一定传播作用,但实际意义也不大。

理论上,口腔黏膜如果破损,乙肝病毒是可能通过破损的伤口进入血液循环而感染的。

但是,需要考虑口腔及唾液里病毒的浓度(病毒的浓度是否可以导致感染)、个人免疫系统功能的强弱、感染后又有多少病毒会被自身的免疫系统消灭等等问题。

因此,从口腔感染乙肝带毒的机率是不大的,不少学者试验,都证明乙肝带毒在口腔难于传播成功。 

4、相互拥抱这是一种常用的礼节性行为,因为没有实质性接触,不可能造成乙肝带毒的传播。只是有的人总感到对方是一名乙肝带毒者,心理上难于接纳而已。   5、共同游戏、旅游在野外进餐、相互掺扶、说笑谈话都不能引起乙肝带毒的传播,道理非常简单,乙肝带毒者体内的病毒和对方没有传播的渠道,只是一般的接触,怎能使乙肝带毒进入对方的血液中呢。6、打喷嚏、咳嗽、同室居住同学们在一个集体宿舍里,其中有乙肝带毒者,是不会发生彼此传播的,乙肝带毒不能在空气中存活和复制。每一种病菌和病毒,都有自己独特的传播渠道,HBv主要通过血液这一渠道传播,不会从呼吸道侵人人体,即使对方打喷嚏,或咳嗽,都不能构成感染。   7、同一教室上课这也是很安全的,不会传播乙肝。

如何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注射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但是乙肝疫苗的接种也不是没有条件的,高危人群建议最好接种疫苗,非高危人群可以不接种。

究竟哪些人群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基于上述乙肝传染途径、不同年龄感染慢性化可能性、慢性乙型肝炎对健康影响,我国规定需要注射乙肝疫苗预防的人群包括:

①新生儿;

②婴幼儿;

③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

④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幼托机构工作人员、接受器官移植病友、病情需要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病友、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化疗而存在免疫功能低下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与男性同性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

划重点!疫情期间,就医不便,因此,如果您的病情并非很紧急的情况,我们建议您使用线上问诊。好大夫在线联合全国专业医生开通

「免费义诊」

全国21医院医生

7??24小时在线

所有疾病均可免费咨询

-END-本文作者:刘敏医生(主任医师西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内容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代替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本文未标注配图均来自:rf.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lhsjx.com/xsycr/103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