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药师专业知识综合总结2

2018-3-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

、血清肌酐(Cr),参考范围:男性44~μmol/L,女性70~μmol/L   .临床意义,仅有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30%~50%时,血清Cr数值才明显上升。在正常肾血流条件下,血清Cr升高至~μmol/L时,提示有中度至严重肾损害。   

.活性增高。诊断胰腺炎

  、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标志物,参考值,﹤0.2μg/L﹥1.5μg/L为诊断临界值。   、空腹血糖(FB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参考值,空腹血糖(FBG):3.9~6.1mmol/L。   OGTT:FBG≦6.1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   .糖尿病诊断标准,FBG≧7.8mmol/L或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或任何时间血糖(随机血糖)≧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Ghb)2A,参考范围:竞争免疫比浊法4%~6%   、脂代谢检查,血清脂质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及糖脂等。

、三酰甘油(TG)A,参考范围:成人:合适范围﹤1.70mmol/L(mg/dl)。 .其他高脂饮食、运动不足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参考值,成人:合适范围≧1.04mmol/L(40mg/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硬化、低脂饮食或吸收不良等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与抗体,HBsAg为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的一种糖蛋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早期(1~2个月)血清里出现的一种特异性血清标记物,可维持数周至数年,甚至终生。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临床意义,HBsAg阳性是感染HBV的标志;抗HBs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与抗体,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内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与抗体,HBeAg位于HBV病毒颗粒的核心部分,是HBV复制的指标之一。   抗HBe是HBeAg的对应性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能抑制HBV的复制。

、“大三阳”与“小三阳”,乙型肝炎者血液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大三阳”;在其血液中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小三阳”。“大三阳”说明HBV在人体内复制活跃,带有传染性,同时见AST及ALT升高,为最具有传染性的一类肝炎,应尽快隔离。

  、乙肝病毒DNA,HBV-DNA是诊断乙型肝炎的直接证据。   .中医药信息特点,历史与现代并重,多学科相互交融,数量迅速递增,质量良莠不齐

  、传统文献,《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最为系统的医学经典著作,.《金匮要略方论》汉·张机开创内伤杂病辨证论治体系的医学典籍3A,.《巢氏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是我国第一本证候学专著,《温疫论》明·吴又可为中医史上第一部论温疫的专著   .主要本草典籍,《神农本草经》是最早的本草学专著药物三品分类法   .《本草经集注》南朝·陶弘景药物分类按自然属性进行区分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太医局编是我国第一部成药典A   .《普济方》明·朱橚是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4A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药典四部为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及其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又简称《部颁标准》   、咨询服务方法,咨询环境,咨询方式

.药学服务对象最重要的人群,用药周期长的慢性病患者,或长期甚至终生用药者;特殊人群;用药效果不佳,需要重新选择药品或调整用药方案;   .护士用药咨询,药物的配伍、配伍禁忌、剂量、用法,注射剂配置溶媒、浓度和输液滴注速度,以及输液药物的稳定性和配伍的理化变化、药品的保管等信息

、咨询技巧,沟通技巧,投诉应对   .患者投诉的处理,选择合适的人员

、应用药品的特殊提示,需特殊提醒的用药人群   

.需特殊提示的情形和特别注意的问题,当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近期药品说明书有修改,患者所用的药品近期发现严重或罕见的不良反应,使用含有毒中药或有毒成份药品的患者,药品被重新分装,而包装的标识物不清晰时,使用需特殊贮存条件的药品时

、中药处方的意义,是医师辨证论治的书面记录和凭证,反映了医师的辨证立法和用药要求,既是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凭证,具有法律意义。

、处方调剂的流程,中药调剂流程一般可分为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和发药五个部分,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处方审核的原则和要求,有妊娠禁忌、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超时间用药、服用方法有误、毒麻药使用违反规定等,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重点药物,千金子---续随子B,牛蒡子---鼠黏子B,茺蔚子---益母草子坤草子BB重点药物,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休草河车B,山豆根---南豆根0B,马钱子---番木鳖马前子1B2A,槟榔---海南子大腹子B、0B、1B,首乌藤---夜交藤,牵牛子---黑白丑,香附---莎草根B,淫羊藿---仙灵脾B,益母草---坤草茺蔚益明B0B,锦纹---大黄4A

  .次重点,▲茜草---血见愁,▲杜仲---木绵,▲补骨脂:破故纸补破,▲艾叶:炙草、冰台,▲龙眼肉:益智,▲大血藤:红藤,▲腹皮子---大腹皮、生槟榔,▲焦三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焦四仙---焦三仙+焦槟榔、2,▲龙牡---煅龙骨、煅牡蛎

.饮片的处方应付,处方应付系指调剂人员根据医师处方的要求,选用符合规格标准的药物,进行处方调配。处方应付一般包括中药别名和并开药应付、中药炮制品应付。

  、汤剂的用法用量,饭后服:一般药、健胃药、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饭前服:滋补药;空腹服:驱虫药、泻下药B;睡前服:安眠药;煎出量:~毫升。

  、中成药的用法用量,黄酒:活络丹、醒消丸、跌打丸、七厘散;姜汤:藿香正气4A、附子理中;鲜芦根汤:银翘解毒;清茶:川芎茶调;米汤:四神丸3A、更衣丸。   .特殊剂型中成药的正确使用,■滴丸用于病情急重者。(清咽滴丸),剂量不宜过大,温水送服,剂量不能过大,保存不宜受热   .■栓剂:栓剂软时可放冰水或冰箱中冷却:0X   .阴道栓:A.仰卧位,20分钟,B.1~2小时不排尿,C.入睡前给药,   .直肠栓:.1~2小时不排便,   .妊娠用药禁忌,勤奋雪莲煮二乌豆造霜喂千牛、雄羊,土鳖黑马急盯,上路扮大脚,命玄,三员天仙千金,随驸马至公社,2闹   .中成药的用药宜忌,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   、饮片处方调配,最高层:质地较轻且用量较少的药物如月季花、白梅花、佛手花、玫瑰花、代代花、厚朴花、密蒙花、谷精草、木贼草、五加皮、千年健、地骨皮;   .较低层:质地沉重的矿石、化石、贝壳类和易污染的(炭药);最底层:质地松泡且用量较大的药物如芦根、茅根、茵陈、金钱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灯心草、通草、竹茹、丝瓜络、薄荷、桑叶、荷叶、荷梗。不可同放一斗中:属配伍禁忌的药、形状类似而功能各异。同一植物来源但不同部位入药的并且功效不相同的饮片不能排列在一起,如麻黄与麻黄根。

  .药味调配,持戥:左手持戥杆,右手取药,举至眉齐,以戥秤平衡为准确;每一剂重量误差控制小于±5%; 、中成药处方调配,调配中成药仍应遵从前述的调配工作制度,严格按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和发药程序进行,中成药的调配必须注意药品的有效期,与单味中药一样,有些中成药也会损伤胎儿及母体,妊娠妇女应当有所避忌   .中药汤剂沿革,传统汤剂,小包装中药饮片

 .中药汤剂的煎煮程序,煎煮前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温度不超过60℃,用水量高出药面3~5厘米;煎煮用火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解表药武火煎10~15min,二煎沸后煎5~10min,滋补药沸后煎30min,二煎沸后煎20min,总煎出量:~ml,分2~3次服用;   .注意事项,煎药用砂锅,自来水;不宜用铁、铝制品。   、特殊煎药方法B3B,有毒饮片:生川乌、生草乌、制附子。   .气味芳香类:降香、沉香、薄荷、砂仁、白豆蔻、鱼腥草。久煎后有效成份宜被破坏的饮片: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生大黄、番泻叶。   .包煎: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车前子、葶苈子。富含绒毛的饮片:旋覆花、枇杷叶。花粉等微小饮片:蒲黄、海金沙、蛤粉、六一散。

、中成药调剂注意事项,管理时应近效期药品先出;   、特殊管理的中药,不可内服:水银、红粉、白降丹、生雪上一支蒿;内服慎用:雄黄、轻粉、生川乌、生草乌、斑蝥、生白附子、生藤黄;炮制后入丸散:斑蝥、生马钱子、生甘遂。

罂粟壳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处方保存三年备查;不准生用,严禁单味零售;专柜、专锁、专账、专人管理。   、饮片贮存中常见的变质现象及影响因,多发生在含有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的饮片中。如:大黄、白芷、前胡、桑螵蛸、娑罗子、北沙参。记忆:虫蛀大白纸,千户小商说杀生   .霉变,是指饮片受潮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记忆:陈皮梅(霉)独(毒)胡佛(记忆:黄精卖牛糖)   .某些药物的颜色由浅变深,如:天花粉、山药、白芷、泽泻(天山之邪);有些药物颜色由鲜艳变暗淡;如: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等。   .气味散失主要是指饮片固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贮藏过久气味散失或变淡。如:肉桂、沉香、豆蔻、砂仁、粉碎后等。   .风化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盐类药物,经与干燥空气接触而失去结晶水的变化。如:胆矾、硼砂、芒硝等。   .潮解是指固体饮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由固体变成液体状态的现象。如:青盐、咸秋石、芒硝等。   .粘连是指固体饮片因受热发黏而粘结在一起的现象。如;芦荟、没药、乳香、阿魏、鹿角胶、龟甲胶制剂等。   .腐烂主要是一些新鲜饮片,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腐烂变质的现象。如:鲜生姜、鲜生地黄、鲜芦根、鲜石斛等。

  、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变质现象,酸败:合剂、酒剂、煎膏剂、糖浆剂、软膏剂 .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自身因素,水分---高:虫蛀、霉烂、潮解、软化、粘连,挥发油---气味散失:白芷、当归、荆芥、薄荷、肉桂、樟脑、姜黄、山柰,色素---发霉变色:月季花、玫瑰花

、环境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25℃以上时,害虫和霉菌容易孳生繁殖,饮片也易生虫、霉变;35℃以上易泛油;湿度绝对含水量7%-13%,应控制在70%以下。75%以上,30℃易发生霉变   、中药贮藏的环境要求,阴凉处:不超过20℃,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冷处:2~10℃A,常温:10~30℃

.中药贮藏对环境的基本要求,储存药品相对湿度为35%~75%。   、中药饮片的贮藏要求,水分含量的控制应严格控制在7%~13%,室温控制在25℃,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   .含淀粉多的放通风干燥处,如泽泻、山药、葛根、白芍。   .含挥发油多的放阴凉、干燥处,如薄荷,当归,木香,川芎,荆芥。   .含糖和黏液质多的饮片放在通风干燥处,如肉苁蓉、熟地黄、天冬、党参。   .种子类应放在密闭缸、罐中贮存,如紫苏子、莱菔子、薏苡仁、扁豆。   .酒制者及加醋制的应贮于密闭容器,置阴凉处,如当归、常山、大黄、芫花、大戟、香附、甘遂。   .盐炙饮片应贮于密闭容器中,如泽泻、知母、车前子、巴戟天。   .蜜炙饮片应密闭于缸内,如款冬花,甘草,枇杷叶。   .矿物类药应密封于缸中,如硼砂、芒硝。   .少数贵重药应专人保管,如麝香、牛黄、人参。 .传统的中药养护技术,清洁养护法本法是防止仓虫入侵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法,除湿养护法采用通风、吸湿防潮等方法,消除害虫和真菌的滋生条件,密封养护法使药物与外界环境隔离。既消除了害虫、真菌的滋生条件,又避免了气味散失、泛油、吸潮、风化等现象的发生。A   ..对抗贮存法,人参与细辛同贮;冰片与灯心草同贮;牡丹皮与泽泻同贮;蛤蚧与花椒、吴茱萸、或荜澄茄同贮;硼砂与绿豆同贮等。   .低温养护法温度一般控制在2~10℃。   

.对含挥发油的药物不适用。   .合理使用中药,是指运用中医药学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地使用中药或中成药。

  .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两种功效相似的中成药同用治疗一种病证,以起到增强疗效的协同作用。   附子理中丸+四神丸,归脾丸+人参养荣丸,脑立清胶囊(片)+六味地黄丸

  .功效不同的中成药配伍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够提高主药功效。二陈丸燥湿化痰为主药,辅以平胃散同用,可明显增强二陈丸燥湿化痰之功。乌鸡白凤丸为主药,辅以晋砂六君子丸,增强主药的养血调经之功。   .中成药配伍应用,其中一种药物能够明显抑制或消除另一种中成药的偏性或副作用。舟车丸常配合四君子丸同用。金匮肾气丸配麦味地黄丸,生脉散或参蛤散同用。   .也有些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是因为部分疾病的治疗必须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内服艾附暖宫丸,外贴十香暖脐膏,内服六神丸,外用冰硼散吹喉,共奏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

、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大活络丹与天麻丸合用,两者均含附子;朱砂安神丸与天王补心丹合用,两者均含朱砂;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两者均含有冰片。   .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辨证论治和禁忌如附子理中丸与牛黄解毒片联用,附子理中丸与黄连上清丸、金匮肾气丸与牛黄解毒片等合用

.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问题,含麻黄的中成药忌与降血压的中成药,可产生拮抗作用。   .协同增效,丙谷胺+甘草、白芍、冰片——消化性溃疡,并已制成复方丙谷胺(胃丙胺);   .减少剂量,珍菊降压片,若以常用量每次1片,每日3次计,盐酸可乐定比单用剂量减少60%。   地西泮+苓桂术甘汤——地西泮用量只需常规用量的1/3,嗜睡等不良反应也因为并用中药而消除。

  .鞣质(大黄、虎杖、五倍子、石榴皮)等,中成药牛黄解毒片(丸)、麻仁丸、七厘散等不宜与口服的红霉素、士的宁、利福平等同用。药物碳(蒲黄炭、荷叶炭、煅瓦楞子)等不宜与生物碱、酶制剂同服。果胶(六味地黄丸、人参归脾丸、山茱萸等)不宜与林可霉素(洁霉素)同服。   .影响分布,碱性中药如硼砂、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排泄减少,吸收增加;银杏叶与地高辛——造成中毒。

  、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品种及使用注意事项,抗感冒药中多数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   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重感冒灵片、金羚感冒片、贯黄感冒颗粒;不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强力感冒片、抗感灵片、新复方大青叶片;降压中成药,珍菊降压片中含氢氯噻嗪、盐酸可乐定等;消化系统中成药中含抑酸剂:碳酸氢钠、硫酸铝、氢氧化铝;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中含格列本脲;含氢氯噻嗪的中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低血钾。   

.熟悉药品,恰当选择应用,增加毒性:麝香保心丸与地高辛等强心类药物联合用药;降低疗效,必要时间隔服用:抗酸类(胃溃疡药)西药避免与含黄酮类的中药如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银杏叶片等同时,以间隔1小时为宜;降低疗效,必要时增加剂量:培元通脑胶囊、益心通脉颗粒、活血通脉片等含有甘草、人参、鹿茸等成分与降糖药二甲双胍、消渴丸、阿卡波糖和胰岛素产生拮抗。

  .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一般应从“最小剂量”开始。甘草1~3g能调和药性,5~15g能益气养心,大量服用或小量长期使用,患者可出现水肿、低血钾、血压升高等;大黄用量1~5g泻下,小剂量0.05~0.3g收敛而便秘;苏木量小和血,量大破血。长期使用黄花夹竹桃(含强心苷),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胖大海作为保健饮料长期泡服,易致大便溏泻、饮食减少、脘腹痞闷、消痩。长期服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紫雪丹、至宝丹等,会因蓄积而出现慢性汞中毒等。

  、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复方甘草口服液(含可待因),这些药虽在乳汁中量小,但因哺乳量大,新生儿对这类药物特别敏感

  、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宜佐凉肝定惊之品:钩藤、蝉蜕、僵蚕、地龙。   、婴幼儿患者应用中药的注意事项,随意甚至滥用中药滋补剂不但达不到效果

.含生物碱类,雷公藤、草乌、益母草、蓖麻子、麻黄、北豆根及其含上述中药   

.含其他成分类,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等均含马兜铃酸,含蛋白类(巴豆)、含挥发油类(土荆芥)、含皂苷类(土牛膝)、含蒽酰苷类(芦荟)和含其他苷类(苍耳子)

.含有吡咯双烷生物碱的中草药包括菊科的千里光属(如千里光、菊三七等)、款冬属、蜂斗菜属、泽兰属,紫草科的紫草属、天芥菜属——肝硬化。   .苷类,三七、商陆、黄药子等,黄药子是目前公认的肝脏毒性中药。   .毒蛋白类,如苍耳子、蓖麻子、望江南子、相思豆等。、药物不良反应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中药不良反应,其内容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后遗效应、依赖性、特异反应性、致癌作用等。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既可以是中药饮片,也可以是中成药。

.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以及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   .器质性改变,此类型又可细分为炎症型、增生型、发育不全型、萎缩坏死型等。

、药物和使用的因素,品种混乱,炮制不当,剂量过大,肉桂过量会发生血尿,麻黄过量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   .中成药,追风丸、活络丸、追风透骨丸、小活络丸、三七伤药片、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小金丸、风湿骨痛胶囊、祛风止痛片、祛风舒筋丸、正天丸、右归丸等。   .中毒机理,主要有毒成分为乌头碱(Aconitine)。一般中毒量为0.2mg,致死量为2~4mg。   .中毒解救,肌注阿托品0.5~1.0mg,根据病情可注射数次。

.含马钱子的中成药,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伤科七味片等。   .中毒机理,马钱子含番木鳖碱即士的宁,毒性大。成人服用5~10mg即可中毒,一次服用30mg即可致死。   含蟾酥的中成药,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梅花点舌丸、麝香保心丸、麝香通心滴丸等。   .中毒表现,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脉缓慢无力、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等。

.中毒解救,可用二巯丙醇磺酸钠类、硫代硫酸钠等解毒。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范围,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应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报告该进口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

 

获取更多资料请加

赞赏

长按







































根治白癜风用什么方法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lhsjx.com/xsyby/76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