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乙肝常识三
2018-1-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十、单项转氨酶升高不一定就是肝炎。
转氨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肝、心、肾、胰、肌肉等组织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多,肝细胞受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就从肝细胞中逸出到血中,血中的含量就增加。因此,ALT增加是诊断肝炎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并非特异。因此除肝脏外,心、肾、胰等脏器受损也可使转氨酶升高;在某些生理条件下,如剧烈活动后,孕妇在妊娠后期都可使ALT增高,即使是肝细胞受损,也不一定是肝炎,如药物性肝损、肝脓肿、脂肪肝、肝结核、胆道阻塞等均可引起ALT增高,心肌炎、胰腺炎、胆囊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各种发热性疾病,如伤寒、肠炎、出血热、流性感冒等均可使ALT增高。
-------摘自《单项转氨酶升高是不是就可以诊断为肝炎》
十一、“弥漫性肝病”、“慢性肝损伤”并不提示病情的轻重,其实肝功能正常,不用治疗。肝病是否严重,要看包括肝功能等许多指标并结合临床才能确定。
“弥漫性肝病”并不提示病情的轻重。只要肝脏整体有基本一致的变化,都说是“弥漫性肝病”,甚至一些年龄较大的中老年人,肝脏内部稍微粗糙一些,在我们“眼”里的光点反射就会强一些,我们也说他有“弥漫性肝病”。许多“弥漫性肝病”的人其实肝功能正常,不用治疗。因此,你们别被我们说的“弥漫性肝病”吓着,肝病是否严重,要看包括肝功能等许多指标并结合临床才能确定。
不要过分看重肝脏大小。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医生、不同的测量部位以及我们超声探头的方向对这些测量都有影响,相差1~2厘米是常见的。一般说来小的肝囊肿和血管瘤对人体健康没有多大影响,你们不必紧张,只有较大的肝囊肿和血管瘤才需要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
肝炎患者看我们B超检查结果时,多请教医生,会减轻很大的精神负担。-----摘自《B超医生给乙型肝炎、肝病患者细说B超结果》
十二、肝癌风险涉及的综合因素有:性别、年龄、肝癌家族史、嗜酒史,肝功能+HBVM+HBVDNA等,不仅仅是化验检查结果。
肝癌风险涉及的是综合因素,而不仅仅是化验检查结果。预测的基本因素是6项,分别是性别、年龄、肝癌家族史(这3项占总分的50%,而且都是我们人为不能够去改变的因素)、嗜酒史(这项的2分代表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是靠病友自己来掌控的,占总分10%)、肝功能+HBVM+HBVDNA(这代表我们医学观察可以发现且通过药物干预有可能可以改变的部分,占总分的40%),这样的分值分布似乎在提醒我们,肝病的预后50%取决于我们无法改变的先天因素(性别、年龄和家族史),还有50%靠我们医患之间的密切合作。医学暂时并不能够帮助大家绝对的避免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但是如果做好了医患密切合作,我们可以力所能及的减少疾病的风险。------摘自《如何预测慢性乙肝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简易肝癌风险评分》
十三、关于乙肝五项检查结果的常见判读误区(1)仅凭“两对半”的结果能说明病情轻重吗?两对半的结果仅仅说明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不能说明肝脏的损害程度,所以不能仅仅根据两对半来判断病情的严重与否,(2)仅凭“两对半”的结果,能决定是否需要治疗吗?乙肝治疗用药的依据是肝脏的实际损害的程度。“两对半”的结果仅表示病毒与人体免疫的状态,不能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因此不能仅凭“大三阳”或“小三阳”决定是否需要治疗。(3)仅凭“两对半”的结果,能说明传染性大小或病毒复制程度高低吗?直接反应病毒复制程度高低的指标是HBVDNA,在HBVDNA检测技术问世之前,医生只能通过“两对半”的结果间接推测病毒复制的概况,如“大三阳”大多病毒复制量高,“小三阳”大多病毒复制量低,但由于其太过粗略,在HBVDNA检测技术问世之后已趋于淘汰,目前只是习惯上仍有医生这样使用。传染性与传染源(病毒)、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密切相关,单独以病毒多少讨论传染性大小是片面的容易造成误解。(4)“两对半”定量结果中,某个指标的具体数值如“表面抗原”,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偶尔一次的“两对半”定量结果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连续几个月的检测结果,相前后比较才能说明某项指标的数字有所增减,且对于指导抗病毒治疗有意义。不要把表面抗原数据理想化或者线性化,要从大的格局大趋势看数据变化,对于幅度波动不必斤斤计较。-----摘自《关于乙肝五项检查结果的常见判读误区》
改变,从了解开始!乙肝科普需要每个朋友参与!阅读此文,您可以选择转发或分享,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乙肝常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