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肝rdquo货肝炎筛查
2021-12-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作者:余泽波重庆医院输血科
先看一段CDC关于肝炎的宣传视频
视频来源:CDC公益宣传广告
今年是第九个“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不光丙肝,乙肝同样也是造成肝炎的重要“杀手”。为此,专门邀请到重庆医院输血科余泽波教授,为大家详细解读临床上遇到的各类异常乙肝模式。
乙型肝炎(hepatitisB)是乙肝病毒感染,引起肝脏受损为主的传染病,可引发肝硬化、肝癌、肝衰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问题。早期诊断、早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乙型呈世界性流行,经血、母婴及性接触传播,全世界约20亿人感染HBV,3.5亿人发展为慢乙肝。年流调表明,我国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7.18%[1]。年乙肝纳入计划免疫后,年全国1~29岁人群乙肝流调显示,1~4岁、5~14岁和15~29岁HBsAg流行率分别为0.32%、0.94%和4.38%,表明接种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方法。不同地区慢乙肝种族构成存显著差异,反映遗传因素对乙肝易感性的影响[2]。HB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与HBV病毒感染过程、抗病毒治疗反应、疾病临床预后均有密切关系[3-4]。已确认HBV分为10种基因型(A-J)和34种亚型,我国以B、C为主,C型可引起严重肝损害,此患者可放宽抗病毒指征[5]。临床可据基因分型及耐药突变合理诊断与选择抗病毒方案,降低肝癌及终末期肝病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6]。
世界乙肝、丙肝感染人数的分布,中国属重灾区
图片来源于WHO官方网站
方法学优劣比较HBV常用筛查方法,包括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GICT操作简便、快捷、可单份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ELISA价格便宜、可批量检测,但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特异性及灵敏度相对较低,无基因亚型及突变体覆盖,漏诊和误诊发生率较高。CLIA具有免疫学特异性和化学发光高灵敏度、精密度等优点[7-8],能覆盖亚型及突变体检测等特点(国外罗氏、雅培等开展了突变体检测,国内迈瑞有突变体检测报道),已成为HBV血清学主要筛查手段。分享不同方法学检测案例如下:患者,男,45岁,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8周入院。入院前检查:
HBsAg:阴性;甲肝、丙肝、戊肝阴性。
入院后检查:
了解病史后发现,前者为ELISA方法,后者为CLIA,不同方法灵敏度不同,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文献指出,ELISA漏检除方法学灵敏度、HBV“窗口期”外,HBVDNAS区变异致免疫学靶标变化,也是漏检的主要原因[7]。
异常模式解读随着HBV标记物研究不断深入,认识更加全面,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如高灵敏度(缩短窗口期)、覆盖常见基因亚型及突变体(防止漏检)、高特异性(减少假阳性)等,越来越多实验室采用CLIA检测乙肝标志物。因灵敏度、方法学改变,以前的异常模式、少见模式更为常见,如:
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1、2阳性患者中HBsAb多以低浓度存在,可能持续存在HBsAg复制和突变,需结合HBV-DNA载量判断感染状态[8-9];原因可能如下:①HBV不同亚型交叉感染;②HBV的a决定簇变异,可以逃避抗-HBs的中和;③处于HBsAg向抗-HBs的转换期间;④HBsAg与抗体间低亲和反应[8,10]。1、2、4、5阳性提示患者可能处于“大三阳”和“小三阳”转换,或由于C区发生变异;1、2、3、4、5阳性可能是患者处于多种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病毒的S区或C区基因发生变异[11]。
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①疾病转归期出现免疫复合物;②ELISA只能检出游离的过量标志物,发光法灵敏度高,少量游离抗原抗体即可检出;③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体外反应试剂的处理下也处于结合与解离的平衡。因此,发光试剂更容易出现双阳结果;④新生儿样本,需追溯其母亲是否为“大三阳”。
HBcAb阳性率高:CLIA测定anti-HBc优于ELISA,可降低ELISA测定不稀释标本假阳性率和测定稀释标本漏检率,故HBcAb检出率高[12]。
HBsAg阳性患者PCR检测阴性:①乙肝病毒有三种结构,Dane颗粒、小球型颗粒和管型颗粒,只有Dane颗粒含DNA,免疫学检测的是三种颗粒形态,而PCR检测HBVDNA,即Dane颗粒。②临床药物导致HBV-DNA无法正常复制,或扩增物对应HBV发生序列改变;③病毒整合至肝脏细胞[13-14]。
母婴HBV出现异常模式时,应提高警惕,谨慎对待。分享案例如下:
①胡某某之女,新生儿,肝功正常,经乙肝免疫阻断。母亲“大三阳”。婴儿乙肝血清学检测:
6个月后复查:
第一次免疫血清学模式机理是什么呢?
可见,新生儿体内可有母体来源标志物,建议6月后再行乙肝血清学检测,以明确是否HBV感染。
②张某之子,新生儿,父母HBV均阴性,肝功正常,HBsAg呈弱反应(多次复查):
两周后复查:
本案例为注射乙肝疫苗导致。我国乙肝疫苗以国产重组酵母类型为主,是一种包含HBsAg亚单位疫苗,接种后短时间内可产生低滴度HBsAg,少数新生儿接种后可出现HBsAg弱反应,持续1-2周会逐渐下降至正常,故新生儿HBsAg检测最好避开此时间段。
妊娠期乙肝发作,可出现肝功衰竭,应及时抗病毒治疗,可选择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治疗时间及停药同一般慢乙肝患者。慢性HBV携带孕妇,多为HBeAg阳性和高病毒载量,HBV母婴联合免疫阻断失败率较高,推荐于妊娠24-28周开始口服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1,15]。
迈瑞获CElistA认可的传染病项目套餐
第69届世界卫生大会上,WHO提出年消灭病毒性肝炎的国际战略,早诊断、早治疗是实现该战略重要方向之一。建议临床工作中,实验室可选择灵敏度高、具有亚型及突变体覆盖的CLIA,以提高筛查率,减少漏检。当出现可疑报告时,实验室要及时与临床进行沟通,以便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并进行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
作者简介:
余泽波教授
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重庆医院输血科主任,现任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血液管理分会第二届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输血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输血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重庆市输血医学专科联盟理事长;《中国输血杂志》第八届编委、《临床输血与检验》第四届编委、《重庆输血》杂志审稿专家。
从事感染、输血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临床用血及经血传播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参与起草《重庆市医疗机构输血科基本标准(试行)》、《医疗机构门诊输血操作规程(试行)》;参与修订《重庆市献血条例》;参编《实用临床输血学》、《重庆市献血条例》释义等;公开发表SCI论文5篇,CSCD论文20余篇。
↑↓滑动查看
[1]王贵强,王福生,成军,任红,庄辉,孙剑,李兰娟,李杰,孟庆华,赵景民,段钟平,侯金林,贾继东,唐红,盛吉芳,彭劼,鲁凤民,谢青,魏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19(03):-.
[2]董哲,李雪梅,赵智娴,许琳,余文,康文玉,李琼芬.不同种族/民族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1-3.
[3]黄月莹.广西乙肝病毒基因型及基因亚型流行病学分布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
[4]BiswasA,PanigrahiR,PalM,etc.ShiftinthehepatitisBvirusgenotypedistributioninthelastdecadeamongtheHBVcarriersfromeasternIndia:possibleeffectsonthediseasestatusandHBVepidemiology[J].Journalofmedicalvirology,,85(8):-7.
[5]伍宵,魏少峰,徐楠,苏倩,李旭,张振华.中国慢性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Meta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3):-.
[6]王超,林松斌,许天奖,尹毅锐.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17(08):3-5.
[7]卢姗姗,徐东平,李进,等.HBV前S/S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传染病信,,29(2):_.
[8]孟繁君,张成磊,代超,祝茜,黄勇翔,王利新.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的探讨[J].宁夏医学杂志,,37(04):-.
[9]陈瀑,林群,邹麟,罗鹏,王艳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中HBsAg和HBsAb共存血清学模式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30(01):70-74.
[10]韩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结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8(78):-.
[11]江雁琼,迟琼,詹铀超.基于不同检测方法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模式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10(09):-+.
[12]王红翠,林健聪,吴英松,董志宁,李志雄.不同方法学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阳性率及其定量检测意义的研究[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10(02):-+.
[13]张艳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乙肝病毒DNA及血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黑龙江医药,,32(01):-.
[14]陈建仁,李驰,关惠恒.超敏荧光定量PCR法核酸检测与乙肝两对半联用在乙肝防控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13(09):83-85.
[15]张翀,丁洋,窦晓光.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8(03):5-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