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脂肪肝系列4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2021-1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在未经乙肝疫苗普种的成年人中,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超过1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在当前城市的成人人口中,约占5-15%,两者联合,已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各有怎样的自然史?

尽管肝脂肪蓄积是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先决条件,但并非所有患有单纯性脂肪变性的人都进入这一阶段。脂毒性是NASH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约有75%经过较长的岁月,病毒逐渐消减,而携带自然消失。约有25%发生肝炎,不经抗病毒治疗,其中40%将发生肝硬化。肝癌80%来自肝硬化;20%直接来自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过生活方式的良性改变可以逆转。继续不良的生活方式、不戒烟禁酒、或随年龄增长,超重或体重指数*≥30的肥胖,随访观察5年,大多数病情进展,已发展成脂肪性肝炎了。如果血清转氨酶正常,就没有其它血清学检查或B超、肝扫描可以确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只能肯定有肝脂肪变性或肝纤维化。

*注: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米2,正常≤2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坚持良性生活方式,病情可以减轻、甚至逆转。但如果上述不良因素持续,使代谢综合征组分不断发生、发展,肝纤维化也将发生、发展,4-5年时间,最终将肝硬化。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如若发生了脂肪肝,脂肪肝又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这就相当严重了。如果慢性乙型肝炎,经抗病毒诊疗得到控制,也将有利于脂肪性肝炎的逆转。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联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展或好转,因相关的因素众多,对其结果最难预期。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各有什么特点?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特点:血清转氨酶升高,因炎症程度而升高水平不同,可以升高2倍、甚至更多。谷丙酶高于谷草酶,转肽酶也可升高,但只在转氨酶很高时,转肽酶才有轻度升高。

慢性乙肝携带的患者(肝功正常),却有轻中度血清谷丙酶升高,疲乏、肝区不适,可能已经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特点:肥胖(≥80%),体重指数≥30(小个者≥28)。

血清转氨酶升高,有肝内外的复杂因素,谷草酶可超过谷丙酶。转肽酶常升高,其水平可与转氨酶相近。

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性质不同,谷丙酶升高由代谢综合征引起,常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反映肝细胞的气球样变性,降酶药效果有限,须从治疗代谢性综合征入手

然而,谷丙酶正常,不能除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按谷丙酶正常高值的1.5倍,灵敏性72%,特异性50%。转氨酶的水平,并不与炎症和纤维化重度相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因有炎症破坏而有纤维修补。其特点是开始有肝纤维化,也可发展为肝硬化。

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发生率约70%,综合征中各个组分均参与疾病的发展。

甘油三酯增长的发生率最高,80%。一般血脂异常约7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种多系统的紊乱,影响肝外的系统和内脏,常见血脂异常,高血压和其它心血管疾病,胰岛素降糖效果差(专业术语称胰岛素抵抗),甚至糖尿病。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联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各有什么特定检查以明确诊断?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须检查血清病毒及其抗原水平,以及谷丙转氨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须检测血清肝酶(转氨酶、转肽酶,主要是谷丙酶),血脂,血糖;计算体重指数,测量腹围;以及行B超和肝扫描。

肝扫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M探头即可,经抗病毒治疗炎症消散后,才能检查确定肝纤维化或肝硬化。非酒精性轻度脂肪肝也可用M探头,肥胖患者须用XL探头检查,CAP≥dB/m显示脂肪性变,也可评估其程度。两病肝硬度≥9kPa有纤维化,≥12kPa提示已有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两种疾病进展的肝硬化和肝癌都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B超筛检,确定诊断尚须CT或磁共振平扫或加强。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联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能相互影响吗?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包括“大三阳”“小三阳”携带、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纤维化、肝硬化、肝癌以及与肝病相关的死亡风险都是增高的。这是由于两者的重叠直接增强了病情的恶化效应。

然而,往往检测乙肝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水平,结果却是降低的。肝细胞的脂肪堆积,会影响乙肝病毒的增殖,是导致这一相反的病毒抑制效应的主要原因。其机理很复杂,不是这篇科普文章所能阐明的。

也因这一反作用,经抗病毒治疗,HBsAg水平会降低,病毒和病毒抗原全转阴的功能性治愈概率会明显提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lhsjx.com/xsyzl/12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