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为什么有病人被另眼相看
2017-3-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情景:
某病人在门诊手术室准备在静脉麻醉下进行“输尿管镜下检查术”,当该病人准备要上手术床的刹那间,一护士却说道:“且慢!”原来该护士了解到这位病人“小三阳(乙肝)”,立即将情况向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作了汇报。之后,护士又婉转地对病人说:“你还得等一等,等其他人都做完了,才能给你检查。”此病人很不高兴地说:“为什么已经轮到我了,又做不了,还要让我等,凭什么,”(见图5.35)
现在就给大家讲讲有医院手术和麻醉中有何特殊性?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一方面是我国的体检制度逐步完善,人们对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日益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感染人数和携带者数量快速增加,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任务日益加重。医院作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者的交汇地带,成为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疾病传播的重中之重。
目前来说,临床上常见的传染病有乙肝、丙肝、梅毒、肺结核、艾滋病等,还有一些不常见的特殊感染性疾病如气性坏疽、多重耐药菌感染等。所有病人入院后都要常规检测传染病相关项目。每种传染病和特殊感染性疾病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在未看到检测结果前,一切操作、检查及用物处理均是按照感染病人处理的;检测结果阳性的病人,外科医生会在手术预约单上表明是何种传染性疾病,以此提示手术室及麻醉科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一来,感染病人的手术台次就需要被合理安排,以避免传染给其他接受手术的人。这也就是感染病人手术时间较晚的原因。或者有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如果病情不允许放在最后一台,也可提前手术,但须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来分别处理。例如: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等手术结束后需要擦拭手术间病人接触到的物品、仪器,手术间净化时间需达到至少30分钟;气性坏疽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等手术时需放置在负压手术间进行,所谓负压手术间即设置有独立空调净化系统,室内空气静压低于相邻相通环境的空气静压,是实施污染手术的区域。除手术结束后先消毒灭菌、再清洁,再检测合格及擦拭手术间外,还需将手术间净化一定时间后才能再次开放(气性坏疽)。尽管传染病感染的概率比较低,但是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依然很重要。
传染性疾病一旦确诊,病人首先担心的是自己会受到同病室病友的歧视。遇到这种情况时,麻醉医生、手术者会严守病人隐私,实施保护性医疗,询问病史时也尽可能采取单独交谈的方法。从心理上和生活上给予关怀和支持,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取得病人信任,建立真挚的医患关系;为了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病人入院后尽可能会被安排在单独病室,病室常选择离污物间较近,方便废弃物处理的区域,以减少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医院还会向病人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使其懂得有关感染途径及预防交叉感染的注意事项和对身体的危害,从而学会自我隔离和处理传染:除了以上所做的一些防护性措施外,术前医务人员在备皮、导尿、插胃管操作时均会戴上一次性手套,并且这些操作是安排于非感染病人之后进行的,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传染性疾病与麻醉的关系。
1乙肝:乙肝携带者或目前正处于活动期即有传染性的病人本身对麻醉基本无影响。一旦发展为乙肝后肝硬化,随着病程的延长,肝功能受损严重,可能会引起肝脏代谢酶的异常升高、凝血功能异常,这就与麻醉有关了。前者升高会影响麻醉药物代谢,苏醒延迟;后者会导致术中止血困难,在进行各项有创操作时发生局部血肿的可能性较大
2结核:很多人认为结核病已离我们远去,因为在老一辈人的眼中这是“穷人”得的病,殊不知结核病已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因其独特的传播途径使其与麻醉密切相关,对于有活动性结核又需手术治疗的病人,除病房单人单间管理外,手术室内也是单间管理,即在负压手术室内进行手术,麻醉机更是单人单用,以避免医源性传播:
3其他特殊感染如梅毒、艾滋病等除做好防护工作外,需根据病情做好相应处理。
术前、术中都已做好防护及应对工作,术后需当好“守门员”,切断传播途径。具体方法包括术中使用过的一次性器械及一次性用具如手套、一次性台单、手术衣、螺纹管、面罩、吸痰管、气管导管等,都须放人双层特殊标记的塑料袋内.密封送焚烧。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如持针器、剪刀等在手术结束后标记明确并及时放置在感染性密闭转运箱内,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灭菌、清洗。非一次性的布类用品,会放人双层塑料袋内,做好标记后送洗衣房单独浸泡消毒后洗涤。对非一次性麻醉用具如麻醉机、监护仪器、喉镜片、钠石灰罐等,处理措施是术毕用消毒液涂抹,然后用清水抹净,与手术间一同消毒自净处理。
对患有艾滋病及特殊感染(气性坏疽、多重耐药菌)的病人,手术结束后都是在手术间单独进行苏醒,避免交叉感染。其他传染病病人手术结束后进入恢复室时,麻醉医生交接病人时会向PACU的医护人员详细交代病人病情、免疫情况及相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北京治白癜风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