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感染的是误解
2017-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大约有3.5亿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我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率约为9.75%,大约有1.2亿人,占全世界感染人数的1/3。
数据诚然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大家对乙肝存在认识上的误解,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是乙肝病人,他们不会因一般的生活接触、共同学习、工作等对周围人群构成威胁,因此无需谈“乙”色变。接下来我们为大家揭开重重迷雾,一起消除歧视,尊重生命。
了解传染途径,吃饭、拥抱并不传染乙肝病毒是经血液传播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一,输血及血液制品;二,不洁注射或操作,如消毒不严格的注射、手术、牙科治疗、采血、针刺、纹身等;三,母婴传播,母婴途径是我国传播乙肝的主要方式;四,性接触传播;五,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损伤因而造成血液和其他体液暴露的密切接触,主要是指不良卫生习惯,如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经食物和水以及蚊虫传播乙肝的证据。一般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包括拥抱、握手及共同进餐,都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乙肝的检查接种乙肝疫苗前必须进行相应的检查包括:肝功能和乙肝五项。
乙肝五项检查:
检测项目
正常状态
检查意义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阴性
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乙肝表面抗体(HbsAb)
阴性/阳性
无保护性/有保护性
乙肝e抗原(HbeAg)
阴性
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乙肝e抗体(HbeAb)
阴性
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乙肝核心抗体(HbcAb)
阴性
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
这五项即为通常所称的二对半检查,是检查有无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其中1、3、5项阳性,俗称“大三阳”,1、4、5项阳性,俗称“小三阳”。二者的区别是“大三阳”中的HBeAg阳性转为了“小三阳”中的抗HBe阳性。
“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传染性比“大三阳”小,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
人们常说的某人“大三阳”、“小三阳”,是处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只是说他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携带乙肝病毒,并不能说明这人就得了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非患病者。
只有肝功能正常和乙肝五项全部阴性者才全程(三针)注射乙肝疫苗。如果接种乙肝疫苗前检查“乙肝表面抗体”为阳性,则无需再接种。若“乙肝表面抗体”为弱阳性,则需加强注射一针。
另外,各种急性病期间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间均不可接种乙肝疫苗。肝功能异常者先不要注射乙肝疫苗,查明原因,进行治疗,待肝功能正常后再行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后应3~5年复查一次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如果不能将其清除,有可能引发乙型肝炎;乙肝容易慢性化,慢性乙肝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继续进展部分患者可转变为肝癌。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为50%--90%。这就是所谓的“乙肝三部曲”。预防乙肝,最有效手段就是接种乙肝疫苗。疫苗在体内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一般3-5年应复查一次。
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很多病毒携带者一听说自己身上携带有乙肝病毒,就忧心忡忡。其实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往往没有明显的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只是其乙肝病毒指标呈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感染了乙肝病毒后,多数人可以依靠机体自身的抵抗力清除病毒。即使是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很多人也是处于与病毒“和平相处”的状态。因此,不能将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患者画等号。
慢性乙肝患者在稳定情况下可结婚、生育不少患者关心慢性乙肝患者是否可以结婚、生育。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在肝功能稳定、病毒不复制的情况下可以结婚、生育,对方应该注射乙肝疫苗并产生保护性抗体,女性乙肝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母婴传播。对于症状严重、肝功能明显异常的慢性患者,暂不宜结婚,应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结婚。
产妇如果患有乙肝,生完孩子后如果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则可以母乳喂养孩子。
新生儿要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因为只有不到10%的母婴传播是真正的宫内感染,而绝大多数是在出生过程中和出生后这段时间感染的。给新生儿接种疫苗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接种后,阳性率下降90%。
白癜风初期能治好么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