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综学习第16周薛丽娜

2018-3-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课代表寄语

本周接着学习常用医学检验指标及临床意义,为了便于学习,将知识点以图表形式展现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

第五章常用医学检验指标及临床意义第四部份内容

续表: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①②③④⑤⑥

肝功能

丙氨酸氨基转

移酶(ALT)

速率法:成人<40U/L

①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疡、脂肪肝、梗阻性黄疸;②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瘀血、骨骼肌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③用药: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氨苄西林、四氯化碳、乙醇、汞、铅、有机磷。(常见可致ALT活力上升的药物)

γ-谷氨酰转移

酶(γ-GT)

速率法:

男性≤50U/L

女性≤30U/L

①肝胆疾病:肝内或肝后胆管梗阻者血清γ-GT上升最高,可达正常水平的5~30倍,γ-GT对阻塞性黄疸性胆管炎、胆囊炎的敏感性高于碱性磷酸酶,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炎患者的水平也高,且较其他肝脏酶类上升显著;慢性肝炎、肝硬化γ-GT持续升高,提示病情不稳定或有恶化趋势;而逐渐下降,则提示肝内病变向非活动区域移行。原发性肝癌、壶腹癌时,血清γ-GT活性显著升高。

②胰腺疾病;③其他疾病:心肌梗死、前列腺肿瘤。④抗癫痫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或乙醇常致γ-GT升高。

天门冬氨酸氨

基转移酶

(AST)

速率法:成人<40U/L

AST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①心肌梗死;②肝脏疾病,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血清AST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如ALT,AST/ALT比值<1,而在急性病程中该比值明显升高。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上升的幅度高于ALT,故AST/ALT比值测定有助于肝病的鉴别诊断;③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肌肉挫伤、坏疽、溶血性疾病④用药:肝毒性药物(同ALT)

碱性磷酸酶

(ALP)

速率法:

女性

l~12岁<U/L;

大于15岁40~U/L

男性

l~12岁<U/L;

12~l5岁<U/L;

>25岁45~U/L

1.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疽、胆道梗阻、结石、胰头癌、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肝外胆管阻塞。

2.骨骼疾病:骨损伤、骨疾病、变形性骨炎症(Paget病),使成骨细胞内有高度的ALP释放入血,如纤维骨炎、骨折恢复期、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不全等,因ALP生成亢进,故血清ALP或活性升高。

3.用药:羟甲戊二酰酶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的不良反应,可导致ALP升高。

总蛋白、白蛋白

球蛋白

总蛋白(TP)双缩脲法:新生儿46-70g/L;成人60-80g/L

白蛋白溴甲酚氯法:新生儿28-44g/L;成人35-55g/L

球蛋白:20-30g/L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1.5-2.5:1

总蛋白

增加:①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休克、高热;②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降低: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丢失和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②血清水分增加;③慢性消耗性疾病,结核、肿瘤、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甲亢、慢性肾脏病变、肾病综合征、胸腹腔积液。

白蛋白

降低:①营养不良;②消耗增加;③合成障碍,主要指肝功能障碍。

增高:严重失水而致的血液浓缩。

球蛋白

增高:①炎症或慢性感染性疾病;②自身免疫性疾病;③骨髓瘤和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降低:合成减少,①生理性减少,出生后到3岁;②免疫功能抑制;③低γ-球蛋白血症。

A/G比值

减少:①比值小于1,提示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实质性损害、肾病综合征等。

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比值下降;比值持续倒置,提示预防后较差。

肾功能

血清尿素氮

(BUN)

速率法

成人3.2-7.1mmol/L

婴儿儿童1.8-6.5mmol/L

增高:①肾脏疾病,慢性肾炎、严重的肾盂肾炎;②泌尿系统疾病;

降低: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类脂质肾病。

肾功能

血肌酐(Cr)Tatte法:

男62~μmol/L女53~97μmol/L

血肌酐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

续表: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①②③④⑤

血生化

检查

淀粉酶(AMY)

速率法:

血清80-U/L

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h,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12-72h达到高峰,3-4日恢复正常。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胰凝乳蛋白酶的联合测定可提高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磷酸激酶

(CPK)

动态法:

男性25-U/L

女性25-U/L

增高:①急性心肌梗死;②各种肌肉疾病;③脑血管疾病;④服用羟甲戊二羟基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降低:肝硬化等。

血尿酸

-μmol/L

增高:见于食用高嘌呤食物,木糖醇摄入过多,剧烈运动,禁食。

①痛风、高尿酸血症、急慢性肾炎、肾结核等;②核蛋白代谢增强;③氯仿、四氯化碳、非甾体抗炎药等。

血糖与

血脂

代谢检查

血糖(GLU)

邻甲苯胺法:空腹血糖

成人3.9-6.1mmmol/L(70-mg/dl)

儿童3.3-5.5mmmol/L(60-mg/dl)

餐后2h<7.8mmmol/L(mg/dl)

增高:①胰岛素功能低下;②导致血糖升高的激素分泌增多,如甲亢、肢端肥大症等;③颅内压增高、重症脑炎、妊娠呕吐等;④一些影响代谢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降低:①胰岛素分泌过多;②导致血糖升高的激素分泌减退;③长期营养不良、肝癌、饥饿等;④应用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激素

糖化血红蛋白

增高见于糖尿病、高血糖;降低见于贫血。

血清总胆固醇

(TC)

(两点终点法)

3.1-5.7mmmol/L

胆固醇酯/总胆固醇

0.60-0.75

升高:①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②肾病综合征等;③服用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皮质激素等。

降低:①甲亢、严重肝衰竭、感染和营养不良等;②贫血;

三酰甘油(TG)

一点终点法

0.56-1.70mmmol/L

增高:①见于长期饥饿或食用高脂肪食品;②大量饮酒可出现假性升高;③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④胰腺炎、肝胆疾病等。

降低:甲亢等。

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LDL-ch

两点终点法

2.1-3.1mmmol/L

增高:主要是胆固醇增高可伴有TG增高,临床表现为Ⅱa型和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HDL-ch

直接遮蔽法

1.2-1.65mmmol/L

降低:见于吸烟、肥胖、严重营养不良、静脉内高营养治疗及应激反应后。

临床表现为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如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脂肪蛋白血症Ⅰ型和Ⅴ型。

乙肝血

清免疫

学检查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阳性:①慢性或迁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与HBsAg感染有关的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②慢性HBsAg携带者。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

阳性:①乙肝恢复期,或既往曾感染过HBV,现已恢复,且对HBV有一定免疫力。②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

阳性:①乙肝患者的病情为活动性,在HBV感染的早期,表示血液中含有较多的病毒颗粒,提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损害和血清具有高度传染性;若血清中HBeAg持续阳性,则提示乙型肝炎转为慢性,表明患者预后不良。②.乙型肝炎加重之前,HBeAg即有升高,有助于预测肝炎病情。③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的妊娠期妇女,可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其感染的阳性率为70%~90%。

乙肝病毒e抗体(HBeAb)

阳性:①.多见于HBeAg转阴的患者,即HBV部分被清除或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②.部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可检出HBeAb。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

为急性感染早期标志性抗体,常紧随HBsAg和HBeAg之后出现于血清中,主要包括IgM和IgG两型,HBcAb-IgM对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的判断均有较大的价值。

阳性:①.HBcAb阳性是诊断急性乙型肝炎和判断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提示患者血液有较强的传染性,比HBeAg敏感的多。②.HBcAb-IgG阳性,高滴度表示正在感染HBV,低滴度则表示既往感染过HBV,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

大三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核心抗体同为阳性,有传染性,应尽快隔离。

小三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核心抗体同为阳性,传染性小,不需隔离。

开心药师的理念:

实现药师梦想!学出自己的精彩!

开心药师,专注药师成长

中药QQ3群:

西药QQ2群: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正规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plhsjx.com/xsycr/77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