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复习资料1
2017-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一、病历采集
1)探诊
采用改良握笔式握持探针,用中指或无名指支靠在邻近牙上,先对主诉牙与可疑牙进行检查,然后按一定的顺序检查。检查时先探颌面再探邻面,然后探颊舌面。探诊时用力要轻柔,切不可用暴力。探针小弯可以检查牙齿邻面有无龋坏。
2)扪诊
检查面部肌肉。当患者做咬颌运动,以手指触摸咀嚼肌对比两侧肌力。当患者闭眼后,用手指将上下睑分开,对比两侧肌力。颌面部扪诊时,应检查眼框、颧骨、上颌骨、鼻骨、下颌支、下颌角及下颌体。检查其对称性,有无膨隆、缺陷、压痛。做唇舌部的双合诊时,以一手的拇、食指分别置于病变的两侧进行扪诊。以了解病变的范围和性质等。口底部的双颌诊用双手合诊。根尖部扪诊,用手指扪压牙龈。检查龈沟内有无炎性渗出,根尖部有无波动感和压痛。
面颈部淋巴结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检查者应站在其右方(前或后方),患者头稍低,略偏向检查侧,以使皮肤肌肉松驰便于触诊,术者手指紧贴检查部位,按一定顺序,由浅入深,滑动触诊,顺序为:枕部、耳后、耳前、腮、颊、下颌下、颏下、顺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颈前后三角,直至锁骨上窝,仔细检查颈深、浅淋巴结。扪诊时应注意肿大的淋巴结所在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波动感及与皮肤或基底部有无粘连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与健侧对比。
3)叩诊
检查前应向患者讲明检查过程。叩诊应选择有一定重量的平头器械,如金属口镜柄,不能使用一次性器械。叩诊方法:用口镜柄端垂直轻叩牙齿切缘及颌面或从侧方叩打牙齿唇面和舌面。叩诊时先叩对照牙再叩患牙,每个牙叩击两到三次。叩诊力量不能超过正常牙的耐受程度。叩诊力量先轻后重。垂直叩诊痛提示急性根尖周炎。水平或侧方叩诊痛提示根侧牙周膜炎。根据患者对叩诊的反应以(+-)号表示检查结果:
(-)无疼痛
(±)感觉不明确或酸痛
(+)轻度疼痛
(++)疼痛介于+——+++之间
(+++)轻叩即疼痛或统统剧烈
4)松动度的检查
检查前牙时用镊子夹住切缘晃动,检查后牙时,将镊子并拢后放在牙合面裂沟中央向颊舌(腭)及近远中方向晃动。
2
临床常用牙松动度记录方法:
以mm计算松动的幅度:
Ⅰ度松动:松动幅度在1mm以内;
Ⅱ度松动:松动幅度在1~2mm以内;
Ⅲ度松动:松动幅度在2mm以上。
②以牙冠松动方向计算:
Ⅰ度松动:颊舌(腭)方向松动;
Ⅱ度松动:颊舌(腭)方向松动,伴有近远中方向松动;
Ⅲ度松动:颊舌(腭)方向松动,伴有近远中方向松动及垂直方向松动。
(2)特殊检查
A咬合关系检查4分B牙髓温度检4分C颞下颌关系检查4分D牙周探诊4分
以上抽1题,共4分1)
1)咬合关系检查
检查时,医生位于患者右前方,观察前牙,后牙咬合关系以及中线关系正中颌时磨牙咬合关系①中性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在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②轻度远中错颌关系——上下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相对③完全远中错颌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与下第一恒磨牙第二双尖牙之间④轻度近中错颌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⑤完全近中错颌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与下第一,二恒磨牙之间正中颌时前牙咬合关系覆盖:是指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其距离在3mm以内为正常,超过者为深覆盖
Ⅰ度深覆盖: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3——5mm之间者Ⅱ度深覆盖: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5——7mm之间者Ⅲ度深覆盖: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大于7mm者覆颌:是指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的垂直距离,其距离在下前牙的切1/3为正常,超过为深覆颌
Ⅰ度深覆颌: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在1/3——1/2之间者Ⅱ度深覆颌: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在1/2——2/3之间者Ⅲ度深覆颌: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大于2/3之间者,下前牙咬在上前牙龈组织上中线关系正常时两侧上下切牙之间连线与面部中线一致。当上下中切牙中线偏移时,可以用mm记录上下中切牙中线与面部中线距离,以反映中线偏移程度。此外应注意患者是否反颌,锁颌,牙列拥挤以及牙间隙等。
2)牙髓温度检查
3
温度测试法是根据患牙对冷或热水的反应来检查牙髓状态的一种诊断方法。
正常牙髓对20~50℃的水一般无明显反应;对10~20℃的冷水或50~60℃的热水很少引起疼痛,以低于10℃为冷刺激,高于60℃为热刺激。
温度测试分为冷诊法和热诊法。
冷诊法用冷水、小冰棒、二氧化碳、雪或氯乙烷作为冷刺激。将被测牙隔湿后,将小冰棒置与牙唇舌面中1/3处,观察患者反应。测试前先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和感觉。用冷水进行测验时,要从可疑患牙后面的牙开始,依次向前进行,以免干扰对患牙的判断。II热诊法的刺激源可以是热水、热牙胶或热金属器械,加金属冠的牙也可用橡皮轮打磨生热作牙髓测验。将被测牙隔离,但注意保持牙面湿润,将牙胶棒在酒精灯上加热变软,但不冒烟。放与唇舌面中1/3处。测试时先测对照牙(对照牙首选同颌同名牙,其次对颌同名牙,再其次同组牙。)注意:避免在有病损部位以及修复体(金属或非金属)上测试,热测法应保持牙面湿润,防止牙面上沾上牙胶,保护软组织避免烫伤,隔离被测试牙
温度测试的临床意义:
Ⅰ正常:被测牙与对照牙反应相同;
Ⅱ敏感:比对照牙反应强烈,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一段时间;
Ⅲ迟缓性痛:即刺激去除后一会儿患牙才出现疼痛反应,并持续一段时间。
Ⅳ迟钝:同样的冷热刺激可引起比对照牙轻微许多的反应。
Ⅴ无反应:被测牙对刺激不产生反应。
急性牙髓炎为快速而剧烈的疼痛;
慢性牙髓炎则表现为迟缓且不严重的疼痛的,有时冷刺激可缓解急性化脓性牙髓炎的疼痛反应。
3)颞下颌关节检查:
关节动度检查:
①耳屏前扪诊:以双手示指分置于两侧耳屏前,髁突的外侧
面,请患者做开闭口运动,感触髁状突的活动度,有时并或感到弹响与磨擦。
②外耳道指诊法:用两手小指末端伸进两侧外耳道内,贴外耳道前壁进行触诊,请患者做开闭口运动和侧向运动,以了解髁突的活动度及冲击感。
咀嚼肌检查:
4
依顺序扪压颞肌,咬肌等有无压痛
下颌运动检查:
主要通过让患者做开闭口运动、下颌前伸运动、侧颌运动来检查颞下颌关节的功能是否正常,重点检查内容是:关节有无疼痛、弹响或杂音,对疼痛要明确疼痛的部位、出现时间和性质,对弹响和杂音要明确发生时间、性质、次数和响度,两侧关节动度是否一致,有无偏斜,开口度和开口型是否正常,在开闭口运动时是否出现关节绞锁等异常现象。
临床上张口受限分度:
①轻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仅可置入两横指,约2~2.5㎝左右;
②中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仅可置入一横指,约1~2㎝左右;
③重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不到一横指,约1㎝以内;
④完全张口受限:完全不能张口,也称牙关紧闭。
4)牙周探诊
(改良握笔法)探诊时要有支点,口内或口外支点,探针应与牙体长轴平行,顶端紧贴牙面,避开牙石,直达袋底,探入力要轻,以提插方式移动探针。
上牙列印模制取:
患者取坐位,上颌牙平面与地面平行。患者的上颌与医生的肘部相平或稍高。术者应站在病人的右后方,左手持口镜牵引其左侧口角,右手将托盘用旋转方式放入口内,对正牙列,并使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均匀加压,使托盘就位。左手将上唇、左颊组织向前、下方牵动。然后用左手固定托盘,同法用右手作右侧肌功能修整。最后用双手的中指和示指在双侧前后磨牙区固定托盘。
下牙列印模制取:
患者取坐位,下颌牙平面与地面平行。医生上臂中份与患者下颌大致相平。医生右手持托盘,左手将患者口角拉开,将盛有印模材的托盘从右侧口角斜行旋转放入口内。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就位后保持托盘稳定,在印模硬固前进行唇,颊,舌的功能修整……印模完全硬固后,取出印模时,先取后部,再引牙长轴方向取下。,取出方向与牙长轴方向一致,不应上下搬动,切不可使用暴力取出。印模质量,印模覆盖义齿修复需要的所有区域,系带切迹清楚到位,边缘伸张适度,印模清晰无气泡,无脱模。
龈上洁治
A医生体位3分B2.器械选择,握持及支点10分C操作方法8分
5
D洁治效果a牙龈无菌斑b牙龈是否有严重损伤4分龈上洁治步骤:①术前询问患者有无血液病史、肝炎等传染病史及其他全身情况,必要时进行化验,确定患者是否适于洁治治疗。
②洁治上颌牙时,病人上颌颌平面与地面成45度角。洁治下颌牙时,病人下颌颌平面与地面平行。患者操作面与医生肘部平行。术者一般位于患者的右前方,有时也在右后方、正后方、左后方。根据所洁治区域移至最适宜位置。
③选择适宜洁治器,(镰形器分前后牙,有效刃口是前端的两侧刃口,适宜刮除牙齿各个面包括邻面。前牙镰形器可分为直角形和大弯形。大弯可用于唇舌面大块牙石的刮除;后牙镰形器左右成对,适用于后牙邻面,也称牛角形洁治器;锄形器左右成对,锐角置于牙石侧龈沟内,刮除龈上/浅层龈下牙石)洁治时要有稳固的支点。根据不同的牙使用不同的洁治器械,使用改良握笔法握持洁治器。中指或中指和无名指紧贴作为支点,口内支点尽量靠近洁治区。支点要稳固,用力时不要滑脱。洁治器放与牙石根部,洁治器工作面与牙面呈45-90度,最好80度。洁治器刃1/3紧贴牙面,不得刺伤牙龈。洁治器刃部从侧方压向牙龈,使其紧贴牙面,腕及前臂转动产生爆发力,用用拉力,撬力有时用推力。用力时向冠方用力,也可向颊舌水平方向用力,但不可以向牙龈方向用力。洁治幅度要小,控制在2mm以内一定不能超过颌面。洁治要有连续性(叠瓦式),工作尖端随牙面而移动。
④洁治分区段进行,避免频繁换体位及器械。全口牙分六个区,有计划的逐个区段进行洁治,避免遗漏,避免频繁换器械和移动体位。
⑤洁治时随时保持视野清楚。完成操作后请患者漱口,仔细检查有无残留牙石,牙龈有无损伤及渗血。然后抛光牙面,用3%双氧水冲洗或擦洗创面,并与龈沟内上药。
⑥复诊时应检查上次洁治部位,若因牙龈红肿减轻而使原位于龈下的牙石又显露出来,应再行洁治,彻底清除牙石龈上洁治的基本操作重点:
①改良握笔法握持洁治器。
②以中指或无名指贴紧一起共作支点或以中指作支点,将指腹支放在邻牙上做支点。
③将洁治器尖端1~2mm的工作刃紧贴在牙面,放入牙石的根方,洁治器面与牙面角应小于90°,大于45°,以80°左右为宜。工作刃的尖端紧贴牙面,避免损伤牙龈。
④用力方向一般向冠方,也可以是斜向或水平方向的拉推,用力方式主要是前臂━腕部转动发力,必要时可辅助使用推力。
⑤全口牙分上、下颌的前牙及后牙左右侧六个区段,逐区进行洁治。
A开髓术(离体前磨牙或磨牙)25分;B龈上洁治术(一区段)25分;C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25分;D上、下牙列取模25分
以上四项抽取一项,共25分
1)开髓术:
6
A操作程度;握持及支点7分
B.开口位置及洞形5分
C目的
a.充分暴露根管口5分
b.髓室顶干净5分
c.髓室底完整3分注意事项:前磨牙防止侧穿,后牙防止穿底,要先暴露髓角
开髓的注意事项:有支点,不加力,要伴有喷水冷却(可使视野开阔,防止穿髓时钻针嵌顿、折断),在设计形态范围内移动,在最高的髓角处穿透髓室顶进入髓腔,有落空感。揭髓顶,用小圆钻“提拉式”去净髓角部位的髓室顶。要求根管钻或光滑针可以直线通入各根管深部。
上颌前磨牙开髓步骤:
①开髓洞形为长椭圆形,似亚铃形,颊舌径为颊舌三角嵴中点之间的距离,宽度
为咬合面近远中径的1/3.
②在咬合面中央下钻,至牙本质深层后,向颊舌侧扩展至颊舌三角嵴的中点处。穿通颊侧或舌侧髓角,揭净髓室顶(钻针方向与牙体长轴一致)。
下前磨牙开髓步骤:
①开髓洞形为椭圆或卵圆形,位于咬合面颊尖三角嵴中下部。
②在咬合面中央近颊尖处下钻,钻针方向与牙体长轴方向一致,一直穿透髓腔,然后根据根管粗细,去净髓室顶,形成洞形。
上颌磨牙开髓步骤:
①开髓洞形为一钝圆的三角形。
②用裂钻在中央窝处下钻,钻至牙本质深层时,向颊舌扩展形成一偏近中的颊舌径较长的钝圆三角形的深洞,在近中舌尖处穿通髓角,沿洞口形态揭净髓室顶。
下颌磨牙开髓步骤:
①开髓窝洞外形为钝圆角的长方形,位于咬合面近远中径的中1/3偏颊侧部分,洞形近中边稍长,远中边稍短,颊侧洞缘在颊尖的舌斜面上,舌侧洞缘在中央沟处。
7
②在颌面中央窝下钻,钻至牙本质深层向近远中及颊侧方向,形成比髓室顶略小的长方形窝洞,然后穿通远中或近中髓角,揭净髓室顶。(用球钻提拉式方法揭净髓室顶)
开髓洞形的位置在颊舌向中线的颊侧才能暴露髓腔。
吸氧方法
1.鼻导管、鼻塞给氧最为常用,适于任何缺氧的病人。其步骤如下:
(1)首先装好氧气流量表,连接湿化瓶(内含适量湿化液)及鼻导管或鼻塞。
(2)先用湿棉签擦净患者鼻腔,然后打开出氧开关,将鼻导管或鼻塞放入水中,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再将经石蜡油润滑的鼻导管,插入鼻孔约5em深,或用鼻塞塞入一侧鼻孔。
(3)用胶布固定鼻导管外露端在病人鼻梁或适当位置上。
(4)为避免一个孔道阻塞致给氧无效,可在鼻导管前端于不同平面上剪1—3个小孔,既可分散氧流,又可以减轻病人不适之感。
胸外心脏按压
(一)方法步骤心脏按压是指间接或直接按压心脏以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的急救方法,是现场心肺复苏的重要技术。心脏按压分为胸外心脏按压和开胸心脏按压两种方法。其中以胸外心脏按压最为常用,其方法如下:
1.病人仰卧于硬板或平地上。
2.急救者跪于或立于病人一侧,选择剑突以上3—5cm处,即胸骨中、下1/3的交界处为按压点。
3.急救者将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点,另一手掌压于前者之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离开胸壁。两臂伸直,凭自身重量和肩、臂部肌肉力量通过双臂和双手掌,垂直向胸骨加压,使胸骨下陷4—5cm(5—13岁3cm,婴幼儿2cm),然后立即放松,使胸廓自行恢复原位,但手掌根部不离开胸壁。小儿可仅用一个手掌根部的压力,新生儿可仅用2—3个手指加压即可。
4.如此反复操作,按压应平稳、有节律地进行,挤压与放松时间应大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1.口对口或(鼻)吹气法
8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
(1)清除口腔内异物
(2)将患者头向后仰,将下颏推向前上方,用拇指压下唇使口张开,清除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一手以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孔,是鼻孔闭塞,铺一块小方巾或纱布于患者口上。
(2)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3)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3.仰卧压胸法
此法便于观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气体交换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点是,伤员的舌头由于仰卧而后坠,阻碍空气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时要将舌头按出。这种姿势,对于淹溺及胸部创伤、肋骨骨折伤员不宜使用。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垫,使胸部凸起。
(2)救护人屈膝跪地于病人大腿两旁,把双手分别放于乳房下面(相当于第六七对肋骨处),大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向外。放于胸廓肋骨之上。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序号HBsAg表面抗原抗-HBsHBsAb表面抗体HBeAgE抗原抗-HBeHBeAbE抗体抗-HBcHBcAg核心抗体临床意义出现率9种常见模式1-----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1-30%2----+(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5-10%3---++(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2-10%4-+---(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1-6%5-+-++急性HBV感后康复。0.5-5%6+---+(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10-15%7-+--+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复期。5-15%8+--++(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三阳”。5-10%9+-+-+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复制,传染强。即俗称的“大三阳”。30-40%HBcAb是HBcAg对应抗体,它不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而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一种指标,包括IgM、IgG、IgA三种类型。HBcAb-IgM阳性是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和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具有高度传染性。HbcAb-IgM阳性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而HB-CAb-IgG阳性高滴度是指正在感染,HbcAb-IgG低滴度则指过去感染过HBV,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